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言语到语言的途径——互联网的角色

发布时间:2019-07-26 07:04
【摘要】:语言,作为一种所有人都可以同时使用,而不会使其储备有所减少的宝藏,它是如何由个人层面的言语转换到大众层面的语言,这是一个可以从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视角进行讨论的问题。当今社会语言的传播已经不单是通过口耳相传,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产生了网络语言。通过对传统的单中心传播模型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多中心传播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互联网在现代语言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
【图文】:

从言语到语言的途径——互联网的角色


但是与身边的成员交流中接触一次这个新词之后,则他/她的接受度提高到59%×1.1=64.9%>60%。即,交流一次后这位成员接受并使用这个新词。(d)对于某一新词,,当经过若干次充分的社会交流之后,接受并使用这个新词的社会成员数量必然会有所提高。假设当使用这个新词人数超过社会成员总人数一定比例,例如这个比例设置为c=90%,则认为这个新词从个人言语被大众接受成为社会语言。这里每一次社会成员之间的充分交流是指社会网络中的成员按照一定次序(例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一位成员与四位朋友交流时使用了这个新词。选取社会网络中位于最中间的成员率先使用新词,即产生个人言语。我们给出社会成员充分交流n次时接受并愿意使用新词的成员在全体成员中的分布图。图1给出了当N=M=100时n=8,n=15,n=25,n=35,n=45,n=55时的情况。此时社会网络中共有1万名成员。模拟时产生了周期性边界条件,编号(1,M)和(100,M)是可交流的朋友,同样,编号(N,1)和(N,100)也是可交流的朋友。黑点表示已经接受和使用新词或语言表达的成员,白色区域表示尚未接受或接触到新词的社会成员。(a)n=8(b)n=15(c)n=25(d)n=35(e)n=45(f)n=55图1充分交流n次时接受和使用新词的社会成员分布图—138—

从言语到语言的途径——互联网的角色


嘈鄧窃诖嘶猊∩峡?虑了互联网即时发布信息的功能。即如果有一个新词被某社会成员“发明”出来之后发布在互联网上。为简化分析,假设所有社会成员均接触到了这个新词。于是在社会成员初次充分交流时就已经将本来就接受和愿意使用这个新词的社会成员筛选出来。但是这里不考虑超距交换信息的能力,即每个社会成员仅和周围4位成员可以信息交流的假设不变。因为在充分交流之前覆盖全部社会成员的互联网的信息即时发布功能,所有已经愿意接受新词的成员首先被筛选出来,之后成员之间充分交流,就形成了多中心的传播模式。图2我们给出了当N=M=100时n=1,n=8的已经接受新词的社会成员分布图。在这个模型中,由哪一位社会成员“发明新词”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新词一旦被这个个体发布在互联网上,所有成员均可接触到这个新词或新的语言表达,进而由自己的接受度(描述对这个新词的好恶)来决定之后在和其他社会成员交流中是否使用这个新词。互联网的超距传播效应仅仅表现在对于社会成员这一次性的筛选中,之后成员之间的交流仍然遵循上文的假设和规律。我们发现,初次筛选出来的社会个体(黑色的点)在整个社会网络中呈现均匀且随机的分布。随着社会交流次数的增加,那些空白的点(尚未接受和使用新词的社会成员)逐渐被补齐(转变为接受和使用新词的成员)。当n=8时,黑点所占比例已经超过c=90%。我们认为经过8次交流,社会已经接受这个新词,它成为了社会语言。并且白色区域呈现小型化的离散分布。事实上,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加,即使是这些微小的白色区域也会很快被覆盖。(a)n=1(b)n=8图2考虑互联网即时信息发布功能下接受新词社会成员分布图四、两种传播模式的对比这两种传播模式在传播路径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方式。未考虑互联网即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分类号】:H0-0


本文编号:2519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19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