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话语缓和的语用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9 14:23
【摘要】:以心理距离的主体间趋同为主要标准,将话语缓和的语用功能划分为情感安抚、关系亲善与说服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分析显示,情感安抚功能只涉及单向主体间趋同,关系亲善功能涉及隐性双向主体间趋同,而说服功能涉及显性双向主体间趋同。在这些功能中,情感安抚的作用独特,因为它启动了双向主体趋同,促成了亲善功能与说服功能的实现。
[Abstract]:Taking the convergence of subjects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s the main criterion,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discourse relaxation is divided into the functions of emotional appeasement, kinship kindness and persuasi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ir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unction of emotional appeasement only involves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one-way subjects, the function of relationship goodwill involves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hidden two-way subjects, and the function of persuasion involves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dominant two-way subjects. Among these functions, emotional appeasement plays a unique role, because it initiates the convergence of two-way subjects and promotes the realization of goodwill function and persuasion func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移情视角下话语缓和的语用研究”(GD14XWW09)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资助项目“当代话语冲突与话语缓和的语用研究”(122-GK120002)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分析哲学视域下感觉词汇的认知语义研究”(12BYY119)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话语和谐—不和谐取向的社交语用研究”(GD12CWW08)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万森;张守臣;钱福永;;略论高校师生的心理距离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9年01期

2 王红蕾;试论艺术活动的心理距离[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心理距离[J];教书育人;2005年31期

4 刘秀玲;;把握好“心理距离”的度[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9年06期

5 陈于清;心理距离[J];心理世界;1995年03期

6 邓秋香;心理距离与成功[J];心理世界;1998年04期

7 张冰;;分析美学视野中的心理距离说——对一段美学公案的检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贺征;;想象——拉近欣赏主客体间的心理距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陈红波;薛自英;张玉娟;;心理距离影响下的人称指示借用现象[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红波;马艳红;;心理距离对人称指示用法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祝帼豪;张积家;陈俊;;解释水平理论视角下的心理距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吴三美;何先友;;情绪性质对心理距离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秋荻;刘永芳;段婧;徐沙;;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对风险决策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窦东徽;张红川;黄四林;孙铃;侯佳伟;;权力对于过去和未来时间心理距离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张锋;申之美;;建构水平与心理距离的自动化联接特性:刺激距离信息强度的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岳介先;;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中国艺术美学[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7 金永明;;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刘永芳;;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某些新进展[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金永明;;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实验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贵兵;;心理距离视角下的行为决策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牟定县毛阳中学 胡志波;利用心理距离进行教学[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2 河南总队 冯元喜;表面距离≠心理距离[N];人民武警;2007年

3 吴建光 郭文忠;拉近心理距离 融洽官兵关系[N];人民武警报;2011年

4 欣新;夫妻要有“心理距离”[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 游火旺;审美的心理距离[N];美术报;2014年

6 俞吾金;缩短与子女的心理距离[N];文汇报;2001年

7 茅政一 王凤国;缩短与新兵的心理距离[N];人民武警;2005年

8 新华网;提升创造力,请与问题保持“心理距离”[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祝帼豪 陈俊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情感因素影响人们对心理距离的感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王小溪;四种心理距离[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秀;基于心理距离的消费者线上参与企业共创活动意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岱莹;冷暖色对个体心理距离远近感知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巧兰;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探讨心理距离对智慧行为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源;心理距离视角下新农合农户满意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文静;“心理距离”为何能成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贺征;关于欣赏与创作过程中“心理距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立娜;中学阶段师生心理距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华生旭;情绪效价对解释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心理距离的交互作用[D];西南大学;2013年

9 邓云;“心理距离说”再思考[D];扬州大学;2014年

10 邹斌;自我—他人心理距离对价值—可行性权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8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28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e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