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谐音现象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子楗;;浅析谐音广告语的语用变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2 徐默凡;;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现象的构造原则和理解机制[J];当代修辞学;2015年06期
3 黄洁;;谐音造词的图形-背景阐释——以“蒜你狠”系列为例[J];外语学刊;2015年04期
4 朱陈静;;网络谐音词的分类与应用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年02期
5 周阳;;静态书面语谐音修辞的认知参照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6 王显清;;养成良好的新闻职业习惯[J];青年记者;2014年23期
7 刘于逸宁;王一涵;;略论网络谐音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徐默凡;;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的文化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6期
9 黄兵;;网络谐音词的生成方式及语用功能[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崔容;;网络用语“谐音”现象探析[J];语文建设;2012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宗守云;;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的借鉴和发展[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侯玉玲;网络汉字谐音词及其话语权建构意义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任莎莎;网络语言的谐音现象[D];南昌大学;2013年
3 郑勇;汉语谐音修辞多维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刘亚楠;现代汉语谐音及拟声现象分析[D];华侨大学;2013年
5 李文伟;汉语谐音修辞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丽梅;汉语谐音现象的文化蕴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0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30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