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留学生汉语正反问句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1 23:33
【摘要】:正反问句作为现代汉语特有的疑问句式,其疑问特征是通过正反重叠句子的谓词性成分来实现的。正反问句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对于多种语言成长环境下成长的印度学生来说,汉语非常难学,尤其是汉语中这一特有句式:正反问句。无论是在其母语还是在其官方语言——英语中都没有能够和汉语正反问句完全对应的结构形式。因此,形式丰富,结构复杂的正反问句很容易让印度汉语学习者产生畏难心理。此外,印度学习者在使用正反问句时具有明显的偏好性,句型使用单一,错误套用语块,习得状况分布不均。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是印度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正反问句时受汉语正反问句各次类的生成难易程度的影响,生成过程越简单,与其母语或者其官方语言特征差异越小的正反问句越容易习得;反之,生成过程越复杂,与其母语或者其官方语言特征差异越大的正反问句习得越困难。印度留学生在产出正反问句时,受到汉语母语者正反问句使用习惯,印度留学生母语及其官方语言本身特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方法,汉语留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及对外汉语教材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误,因而难以达到汉语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即使是能听懂,能看懂正反问句的部分印度学生,在产出正反问句的时候仍然会出现各种偏误,如:过度泛化,误加,回避等。汉语二语学习者关于正反问句的语言能力能够达到和本族语者相似水平,但是关于正反问句的语用能力却很难达到。本文结合句法学和二语习得领域的相关理论,对印度学生汉语正反问句的习得状况进行研究。实验组30个受试皆来自暨南大学大三的印度留学生,对照组为同省同年级某高校30个大三中国学生。基于徐杰、田源提出的关于正反问句结构生成的重叠(±删除)法,本研究设计了三个任务收集即时语料:可接受性判断,英译汉翻译和看图说话。先以IBM SPSS Statistics 22为统计工具对这些语料进行定量分析,考察印度汉语学习者正反问句的习得现状。结合汉语正反问句本体研究理论,通过对比汉语学习者对正反问句的接受程度及正反问句产出状况分析,考察印度汉语学习者中介语法中是否建立起关于生成正反问句的语法。根据偏误分析理论和输出假说等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定量和定性分析印度留学生正反问句偏误成因。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汉语二语学习者关于正反问句的语言能力能够达到和本族语者相似水平,但是关于正反问句的语用能力却很难达到。也就是说汉语二语学习者在习得正反问句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产出正反问句的语用能力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其理解正反问句的语言能力。该调查结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本文编号:2547742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袁博平;;汉语二语习得中的界面研究[J];现代外语;2015年01期
2 张孝荣;肖奇民;;最简方案下汉语反复问句的句法分析[J];现代外语;2014年03期
3 邵敬敏;;疑问句的结构类型与反问句的转化关系研究[J];汉语学习;2013年02期
4 周小兵;;非母语者汉语语法偏误研究程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1期
5 Merrill Swain;;Output Hypothesis:Its History and Its Future[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6 徐杰;田源;;“A不AB”与“AB不A”两种反复问句的统一处理及相关的句法问题[J];当代语言学;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2547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4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