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多模态转喻与图像语篇意义建构

发布时间:2019-10-22 22:25
【摘要】:随着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多模态语篇中的概念转喻。然而,迄今为止,对多模态转喻的探讨大多关注个例的阐释,而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框架阐释其分类与工作机制。本文基于符号学理论将多模态转喻分为指涉转喻、符号转喻与意义转喻3种类型,提出视觉图像意义建构的转喻本质,并在社会符号学视觉语法的框架内探讨上述3类转喻在图像意义建构中的体现。本研究一方面建立系统的多模态与视觉转喻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为阐释视觉语法与图像意义建构提供新的认知理据。
【作者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叙事‘语篇视角’的认知诗学研究”(13YJA740082)的阶段性成果 香港理工大学英文系研究基金项目“语言艺术与英语教学”(G-UA2Q)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生研讨课项目“语言艺术与审美”的资助
【分类号】:H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佳;史宝辉;;转喻研究在中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徐盛桓;;转喻与分类逻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3 何爱晶;;从修辞到认知:国内转喻研究综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2期

4 杨凤平;;原型理论框架下的转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庄冬伟;;转喻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6 王冬梅;;情感表达中的隐喻及转喻[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孙亚;;转喻的原型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吴淑琼;文旭;;《语法中的转喻和隐喻》评介[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9 姜占好;陶源;;逻辑转喻说略[J];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10 程琪龙;;转喻种种[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胡婷;;转喻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晋小涵;齐振海;;“脸、面”词语的转喻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李洁红;;论转喻和隐喻在前指替代中的差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王梦岚;;汉语中“火”的隐喻、转喻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道明;;借代与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丽亚;翻译亦是学术:读《转喻:从修辞格到虚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3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6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赵学德;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杨成虎;语法转喻的认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磊;转喻意义的语义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厉梅;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转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伟萌;“着”字构式的转喻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改平;呼和浩特方言中詈骂词的隐喻和转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宋义;基于语料库的汉英词“脚/foot”的认知隐转喻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丹蕾;汉语建筑类词语的语义及文化内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亚琦;“心”和“heart”认知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琪;双关语的言外转喻属性模式解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晶;英汉间接回指的转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张利;转喻的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1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51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