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学生汉语介词“在“从”“对”、“向”习得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23 15:15
【摘要】:阿拉伯国家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的过程中,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容易产生偏误,尤其是在初、中级阶段出错的频率比较高。目前学界关于阿拉伯语母语者汉语介词学习的相关文章还为数不多,特别是结合两种语言介词相关的语法项目的对比及偏误分析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以阿拉伯国家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介词偏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学生作文、作业中的相关偏误以及调查问卷获得的语料,总结出了阿拉伯国家学生习得汉语介词的主要偏误类型,并通过汉语和阿拉伯语的对比,分析了产生介词偏误的原因,文章最后也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希望本研究可以为阿拉伯母语者汉语介词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先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前人研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研究的创新点、语料来源和理论基础。第二章为阿汉介词对比分析,将汉语的介词"在""从"""对""向"与相应的阿拉伯语"(?)""(?)""(?)"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章阿拉伯国家学生汉语介词的偏误类型及偏误成因分析,这章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首先详细地说明了研究方法及调查问卷设计,这包括调查实施情况、问卷设计和研究结果;二、描述了汉语介词偏误类型,按照常规的"遗漏、冗余、误代、错序"四种偏误类型,总结出语料及调查问卷中表现出的阿拉伯国家学生汉语介词使用中的一些常见偏误情况;三、在偏误分类描述的基础上,试着深入探讨了阿拉伯国家学生汉语介词产生偏误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母语负迁移主要表现在:母语语序对汉语语序的负迁移,受母语近义词语义干扰造成的误代以及受母语表达习惯产生的冗余、遗漏等;二、目的语的泛化主要表现在,由于词汇量的限制造成了某些介词的过度使用;三、其他因素,如教学、教材等方面的不足等。其中,母语的负迁移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第四章汉语介词教学对策,在阿汉对比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阿拉伯语母语者汉语介词教学的相应教学对策。阿拉伯语和汉语在语法上差别很大,两种语言的语法语序、语义和功能都不一样,因此阿拉伯国家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的时候,由于受母语的影响而产生偏误。本文在阿汉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并针对阿拉伯国家学生找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助于他们克服母语的干扰的根源,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汉语介词的使用能力,并达到减少学生产生偏误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燕;汉语介词在翻译中的处理[J];语言与翻译;1989年04期
2 沈慧云;简评《近代汉语介词》[J];语文研究;1999年03期
3 赵葵欣;;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介词的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4 金s,
本文编号:2552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5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