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双音节动词带宾的句法差异及其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爱林;“得”前双音节动词的几点讨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赖积船;黄巧玲;;辞书失收《论语》古注双音节动词考释[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刘智伟;;试析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并存并用的原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于江;;双音节动词重叠的早期表现形式[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刘彤;;报道性标题的求简动因所形成的双音节动词搭配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薛秋宁,肖元珍;对应的单、双音节动词的非对应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7 张平;桑丛丛;;单双音节动词的词频、同素与同义关联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8 刘智伟;谭晓云;;谈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典释义——兼谈专项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必要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3期
9 金桂桃;;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辨析[J];汉语学习;2012年05期
10 火兴彩;;浅析日汉同形词的偏误类型——基于《汉语词汇大纲》中的甲级双音节动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邵敬敏;不喜欢戴校徽的调皮学生[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燕;汉语双音节动词重叠偏误分析及汉语教学[D];苏州大学;2016年
2 常聪;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动宾搭配的替换偏误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林彩燕;同素双音节动词研究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暨南大学;2016年
4 常晓芳;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亚丽;《说苑》双音节动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政学;《杂宝藏经》双音节动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炜;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丛琳;《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括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蔺羽桐;面向汉语国际教学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王珏;《汉书》联合式双音节动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4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7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