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藏语声调产生的原因探析——以安多天祝话单音节和双音节音调实验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0-03-14 09:57
【摘要】:研究藏语非声调方言的音调对于了解其声调起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产生声调的基础和机制,尤其是导致声调语言产生声调的语音机制。通过对天祝藏语单音节和双音节音高的物理属性(也就是基频)的量化分析后,发现在该语言系统中具有一个相对较稳定的音高模式。单音节的音高模式和它的声母和韵母相关;双音节都是通过基频来凸显后一音节的。最后,通过和拉萨话、玉树话以及德格话的声调(音调)做对比分析后初步探讨这些方言中声调产生的一些问题。
【图文】:

单音节,格局,韵类


?母)的基频值。最后导入Excel中进行分析。三、结果(一)单音节通过用Praat[8]对不同类型音节的基频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两位发音人的每一类音节的基频曲线都随着上面6类单音节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规则的分布。表3是男性发音人每一类音节的调长归一化后(分成10等份)得到的基频均值。1.时长分析音调只有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上才能得以实现。单音节调长最长的是浊声(全浊和次浊)舒韵类音节,其次是浊声促韵类音节,然后是清声舒韵类音节,最短的是清声促韵类音节。这一特点在男性发音人的数据上较突出(见图1)。关于清音声母的时长方面,其舒声韵和促声韵之间有明显的调长差别,促尾音节的调长明显比舒尾的要短得多。男女双方的调长一般都被控制在100ms左右,女性的略长一点;而舒尾音节调长的均值男性为180ms,女性为240ms。一般情况下,浊声促韵类音节的调长比浊声舒韵类音节要短,但它们之间的差别明显没有清声类音节间的时长差别大,女性的许多浊声舒韵类音节和浊声促韵类音节的调长甚至相互重合。所以我们只区分清声促韵类音节的调长。在后面作基频时长归一化时只提取清声促韵类音节的5个基频点,其它的五类单音节都提取10个点,,这样才能符达哇彭措,桑塔:藏语声调产生的原因探析——以安多天祝话单音节和双音节音调实验为个案图1单音节调长格局(单位:毫秒)图2高降类音节基频曲线样本-125-

韵类,音节,单音节,时长


左右,女性的略长一点;而舒尾音节调长的均值男性为180ms,女性为240ms。一般情况下,浊声促韵类音节的调长比浊声舒韵类音节要短,但它们之间的差别明显没有清声类音节间的时长差别大,女性的许多浊声舒韵类音节和浊声促韵类音节的调长甚至相互重合。所以我们只区分清声促韵类音节的调长。在后面作基频时长归一化时只提取清声促韵类音节的5个基频点,其它的五类单音节都提取10个点,这样才能符达哇彭措,桑塔:藏语声调产生的原因探析——以安多天祝话单音节和双音节音调实验为个案图1单音节调长格局(单位:毫秒)图2高降类音节基频曲线样本-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布凡,索南江才,张明慧;玉树藏语的语音特点和历史演变规律[J];中国藏学;1994年02期

2 胡坦;;藏语(拉萨话)声调研究[J];民族语文;1980年01期

3 黄布凡;藏语方言声调的发生和分化条件[J];民族语文;1994年03期

4 华侃 ,马昂前;藏语天祝话的语音特点及与藏文的对应关系[J];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侃,尕藏他;藏语松潘话的音系和语音的历史演变[J];中国藏学;1997年02期

2 瞿霭堂;中国藏族语言文字研究五十年[J];中国藏学;2004年01期

3 段海凤;刘岩;;安多藏语双音节词音高模式[J];大众文艺;2012年03期

4 杨琳;;甘南藏语方言内语音差异的浑沌性解释——以舟曲话和夏河话语音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04期

5 杨通银;;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6 陈立中;;汉语方言声调送气分化现象初探[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7 张济川;;藏语拉萨话声调分化的条件[J];民族语文;1981年03期

8 谭克让;;藏语拉萨话声调分类和标法刍议[J];民族语文;1982年03期

9 李如龙;;闽方言和苗、壮、傣、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叠[J];民族语文;1984年01期

10 胡坦;;藏语的语素变异和语音变迁[J];民族语文;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熊子瑜;胡方;;拉萨话的调形分类和推导[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江荻;;藏语声调形成的过程与社会历史系统状态[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李永宏;孔江平;于洪志;;藏语文-音自动规则转换及其实现[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钟智翔;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4 杜兆金;维汉接触中的母语干扰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5 李子鹤;原始纳西语及其历史地位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6 梁金宝;藏语历史文献词汇统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琪;藏语拉萨话新闻体韵律模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祁文秀;云南藏族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完代克;从藏语和汉语基本词汇的比较来研究汉藏语同源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4 杰觉伊泓;彝语声调声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刘博;藏语拉萨方言的统计参数语音合成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金爽;藏语拉萨话新闻朗读呼吸和韵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7 桑塔;藏语玉树话的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8 李亮;汉、藏语声调的声学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9 取霹旺桘;藏姙迪av方言姙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松保旦周;论玉树方言中的语音演变[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秉芬;安世兴;;浅谈历史上藏文正字法的修订[J];民族语文;1981年02期

2 瞿霭堂;;嘉戎语的方言——方言划分和语言识别[J];民族语文;1990年04期

3 格桑居冕;;藏文字性法与古藏语音系[J];民族语文;1991年06期

4 瞿霭堂 ,金效静;藏语方言的研究方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本文编号:2586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86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