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我国反腐小说隐性冲突话语中的语用身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15:17
【摘要】:语用身份是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建构的自我身份、对方身份或他者身份。现有对语用身份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展开,对其策略的研究稍显不足。隐性冲突话语是交际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至少有一方隐蔽地威胁对方面子的话语。现有对隐性冲突话语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发展、理据和语言特征等展开,对于其中的身份建构情况尚未关注。从另一方面看,语用身份的研究也尚未涉及隐性冲突话语。鉴于此,本文拟通过语料分析探讨:在隐性冲突话语中,交际者采取哪些策略建构语用身份隐蔽地与对方博弈,并试图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本文从周梅森创作的八部中文反腐系列小说中搜集了85段隐性冲突话语,其中有129个话轮隐蔽地威胁了听话人的面子,共171次建构了语用身份,这些成为本文的语料。首先依据语用身份建构所涉及的交际者个数,将语用身份策略划分为为一方、两方、三方建构语用身份的策略。然后结合陈新仁(2018:25)提出的语用身份三分法,将以上三类语用策略进一步分成不同的子策略:为一方建构身份的策略分为为听话人、为说话人、为第三方建构身份的子策略;为两方建构身份的策略分为为听话人和说话人、为听话人和第三方、为说话人和第三方建构身份的子策略;为三方建构身份的语料不多,在此从略。此外,再依据语料观察,结合隐性冲突话语的特征,依据各策略的特点将它们再分为多种策略,如建构有利身份、不利身份、积极身份、消极身份等的策略。通过语料统计分析,本文发现:1)说话人为一方建构身份的次数最多;为两方其次;为三方最少。2)在为一方建构身份的策略中,为听话人建构身份的次数最多,为说话人自我其次,为第三方最少。3)在为两方建构身份的策略中,为听话人和说话人建构身份的次数最多,为听话人和第三方其次,为说话人和第三方最少。除以上倾向外,语料还显示出一个共性:为一方建构的身份常常被交际者用作施为资源,而为两方或三方建构的身份常常被其用作关系资源。究其原因,说话人使用不同的语用身份策略,是出于自己的“交际需要”:当说话人试图隐蔽地攻击听话人时,建构听话人的身份最为直接;也可以通过建构说话人自己的身份从而间接达到攻击对方的目的;利用第三方与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身份关系,也成为了隐蔽地攻击对方的策略。本研究通过一手语料,观察到隐性冲突话语中多种类型的语用身份策略,拓展了语用身份的应用范围,也扩展了对隐性冲突话语的研究。在我国大力反腐的背景下,研究反腐类小说中的对话也有一定实践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V.Subba Ramaiah;R.Rajeswara Rao;;A novel approach for speaker diarization system using TMFCC parameterization and Lion optimization[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7年11期

2 邹旭;;Chinese Students' Views on the Native- speaker English Teachers——A Case Study of One University[J];海外英语;2015年18期

3 邹旭;;Overview of Native-speaker English Teacher Versus Non-native-speaker English Teacher[J];海外英语;2015年06期

4 闫跃;;Eyes can Speak[J];新高考(英语进阶);2017年03期

5 朱汉祺;;提高口语,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方法[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7年04期

6 ;2017中考英语综合复习题(六)[J];中学生英语;2017年19期

7 谢青;张耀莎;;A Study of Shakespeare's Tone in Sonnet 35[J];校园英语;2017年15期

8 ;Perceptual MVDR-based cepstral coefficients(PMCCs)for speaker recognition[J];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2012年04期

9 ;A non-linear frequency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peaker recognition[J];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2009年03期

10 ;A new frequency scale of Chinese whispered speech in the application of speaker identification[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Elise del Rosario;;Operations Research:Providing Value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Clients[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Lantian Li;Yixiang Chen;Ying Shi;Zhiyuan Tang;Dong Wang;;Deep Speaker Feature Learning for Text-independent Speaker Verification[A];第十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7)论文集[C];2017年

3 CAI Ying;TANG Zebing;LIANG Zilong;HU Haixia;;Analysis of Loudspeaker Structure Arrangement for Passenger Vehicle[A];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8年

4 Hongcui Wang;Di Jin;Lantian Li;Jianwu Dang;;Community Detection with Manifold Learning on Speaker i-Vector Space for Chinese[A];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5)论文集[C];2015年

5 ;Non-native Speaker Identity Verification Based on ICA[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Lantian Li;Zhiyuan Tang;Dong Wang;Andrew Abel;Yang Feng;Shiyue Zhang;;Collaborative Learning for Language and Speaker Recognition[A];第十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7)论文集[C];2017年

7 Hongcui WANG;Di JIN;Lantian LI;Jianwu DANG;;COMMUNITY DETECTION WITH MANIFOLD LEARNING ON SPEAKER CONTENT NETWORKS[A];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5)论文集[C];2015年

8 Yongjun He;Chen Chen;Jiqing Han;;Noise-Robust Speaker Recognitio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omponent Analysis[A];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5)论文集[C];2015年

9 Dong Wang;Lantian Li;Ying Shi;Yixiang Chen;Zhiyuan Tang;;Deep Factorization for Speech Signal[A];第十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7)论文集[C];2017年

10 Maolin Wang;Hua Wu;Guangling Zi;Ziyu Xiong;;A Study on the Extent of Downstep for High-Low Tones in Chinese[A];第二届国际计算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智奇;刻意曲解: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2 徐李洁;条件句与主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HAZRAT ALI;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说话人识别算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洁红;指示语的认知模型解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7 张作功;语义级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郑志进;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赵文;负面评价话语的语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婕;我国反腐小说隐性冲突话语中的语用身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陈林林;系统功能视角下美国国情咨文中的言据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3 Ahmad Faraz Hussain;[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徐雪萍;闽南地方普通话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5 廖锦蓉;论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与过去时的概念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6 米珊珊;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农业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湖南大学;2018年

7 方再兴;《母语使用者:神秘与现实》(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重庆大学;2018年

8 梁t熇,

本文编号:2695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695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