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下中澳关系中文报道的新媒体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23:08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盛,新媒体研究受到极大关注,其中包括对新媒体话语的探索。新媒体话语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际中,日益成为资讯传播的新范式,其载体包括搜索引擎、网络报纸、各类网站、手机图书、博客、手机微博等(匡文波,2012)。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新媒体话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Akkaya,2014;Bouvier,2015;Lipizzi et al.,2016;StarkeyYe,2017;丁和根,2004;路璐,2015;etc.)。然而,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新媒体话语,探讨话语中意识形态的体现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本论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中澳关系中文报道的新媒体话语。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从参考消息、人民网官方网站和环球网微信公众号共选取12篇目标语篇进行定性分析。本文以费尔克劳夫描述、解释、阐释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型为理论框架。在描述层面,运用沃达克话语-历史分析法中的“五个话语策略”(2009)分析目标语篇话语策略的使用和分布;在阐释层面,运用范迪克新闻话语的“形式超级结构”(1988)分析目标语篇的语篇结构;在解释层面,首先运用“冲突理论”(1989)中的五个方面分析中澳关系波动的原因;再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2010)进一步解释目标语篇。通过三个层面的分析,旨在探究社会环境、语言形式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通过定性分析,本研究发现:第一,目标语篇的命名策略有3大项共13个类别。其中,用“社会行为者”实现的语篇命名较为丰富多样;述谓策略分析表明语篇话语态度立场明确,呈“积极”或“消极”属性;辩论策略涉及15个主题和2个谬误。其中,“有用”、“危险威胁”、“责任”、“负担”、“事实”、“数字”和“历史”是使用较多的主题;视角化策略包含6个手段,但主要通过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建构语篇;强化弱化策略在语篇中均有所涉及,但主要通过“强化”展现话语的“认识”与“义务”地位。第二,目标语篇总体呈现单一结构和套嵌结构。其形式超级结构出现了新的类别,如“行动”、“文章转载说明”等。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目标语篇形式超级结构中的类别界限模糊,布局安排更加灵活多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结构范式,呈现出碎片化、多角度的特征。第三,中澳关系波动的根本原因与5个方面有关,主要根源于国家间对利益的不同诉求。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澳社会的共性在目标语篇中表现为话语内涵的片面性和话语目的的单一性;社会差异性则表现为:主要用“社会行为者”进行命名,话语态度立场明确,多使用主题、各类引用以及强化手段。语篇的话语策略和形式超级结构之间相互影响,二者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同时又反映了意识形态。本研究通过对目标语篇的分析,首先证明了费尔克劳夫三维话语分析模型分析新媒体话语的适用性,其次论证了新媒体话语体现意识形态的特点,再次佐证了冲突理论和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相结合对语篇社会文化的解释力度,从而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论文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框架结构。第二章介绍了新媒体的定义,廓清了中澳关系的研究范围,并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第三章详细说明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对研究问题、语料收集和语料分析步骤进行了说明。第五章呈现、讨论了语料的分析结果。第六章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发现和局限性,并为今后的研究指出了意见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5
本文编号:2700409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际;朱勇;;“新媒体”概念辨析[J];新媒体研究;2015年12期
2 路璐;;视角、构成与特质:信息安全视域下的新媒体话语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3 张银爽;;90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人人网和微博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黄芙蓉;;对新媒体概念(定义)的再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纪卫宁;;维也纳学派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3期
6 项蕴华;;维也纳学派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国的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1期
7 匡文波;;关于新媒体核心概念的厘清[J];新闻爱好者;2012年19期
8 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体?[J];新闻与写作;2012年07期
9 郑恩;龚瑶;邓然;;基于话语分析与公共治理视角的新媒体事件话语生产类型及叙事模式[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胡雯;;新媒体时代话语分析的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700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70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