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视角下情态动词在日常交际中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顺应理论视角下情态动词在日常交际中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情态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范畴之一。情态的研究遍布各个领域如哲学、逻辑学以及语言学,而且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视角对情态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其中,语言学领域对情态的研究最为丰富和深入。在语言学方面,研究者们也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情态进行阐释,如语法、语义、语境及语用等各层面。尽管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情态进行研究,但并没有提出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所以对于情态的本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维索尔伦在语用学会议上提出了语言学顺应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顺应理论的提出为阐释英语情态奠定了理论基础。语言顺应论指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要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做选择,来顺应一定的交际目的。在顺应综观的视角下,交际者要对语言形式、社会文化及认知情感等进行顺应来促进语言交流。本文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基础,对情态进行阐释,进而探讨顺应理论在英语情态动词使用中的运用。首先,对顺应理论中语言的三个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进行解释,由此概括出语言的使用是不断做出选择的动态过程,而这些选择建立在使用一定高度灵活的策略和原则基础上,以满足交际需要。情态动词的使用就是为了满足交际者所表达的态度和情感。本文主要对情态动词与顺应理论进行研究解析,表明情态动词对语言、社会文化、及心智因素的顺应。具体在语言本身顺应方面,本文着重对情态动词的否定形式进行研究;在社会文化方面,交际者选择情态动词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这一选择过程,本身就是在顺应语境;最后,在心智方面,交际者会在某种特定动机的促进下选择合适的情态动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情态动词的使用就是在高度灵活原则和策略指导下,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该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途径对语言的使用进行考察,并以下述理论假设为基础:使用语言必须包括连续不断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是由语言内部(即结构)的同时也/或者是语言外部的原因所驱动的,并且可以出现在语言形式的任何一个层面上。语言选择与语言使用中的语境相关成分是互为顺应的,语言顺应语境,或语境顺应语言或两者同时顺应。因此语言选择与语言顺应可谓“形影不离”,选择与顺应是辨正的统一,选择是手段,顺应则是目的和结果。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做出选择并实现顺应是因为语言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与顺应性(Adaptability)。本文用语言顺应理论来阐释英语情态的使用现象,不仅丰富了情态的理论基础,而且为情态的使用提出了建设性的理论框架和模式,可以丰富顺应理论和情态动词的理论研究基础,对情态动词的学习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情态动词 顺应理论 语言顺应 社会文化顺应 认知情感顺应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0-13
- 1.1 The rationale for the research10-11
- 1.2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11-12
- 1.3 Data analysis12-13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13-24
- 2.1 Modality13-17
- 2.1.1 Definition13-14
- 2.1.2 Types of modality14-17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Modalit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17-22
- 2.2.1 Modality from the logical perspective17-18
- 2.2.2 Modality om the Traditional Grammatical perspective18-19
- 2.2.3 Modality from semantic perspective19-20
- 2.2.4 Modality om 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20-22
- 2.3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studies22-23
- 2.4 Summary23-24
- Chapter Ⅲ Modality and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24-34
- 3.1 The adaptation theory24-29
- 3.1.1 Explanation of choice-making25-27
- 3.1.2 The three properties of language27-28
- 3.1.3 Four aspects of adaptation28-29
- 3.2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odality adaptation29-32
- 3.2.1 Modality as a choice-making29-30
- 3.2.2 Modality as product of adaptation30-32
- 3.3 An adaptation model for the use of modality32-34
- ChapterⅣ Modality as the Realization of Adaptation34-47
- 4.1 Linguistic adaptation34-39
- 4.1.1 Adaptation to negation34-36
- 4.1.2 Adaptation to tense36-39
- 4.2 Social-culture adaptation39-42
- 4.2.1 Social and cultural restrictions39-40
- 4.2.2 Modality as adaptation to politeness factors40-42
- 4.3 Mental adaptation42-45
- 4.3.1 The role of mental world in communication42
- 4.3.2 Modality as adaptation to motivations42-44
- 4.3.3 Modality as adaptation to emotions44-45
- 4.4 Summary45-47
- ChapterⅤ Conclusions47-49
- 5.1 Major findings47
- 5.2 Limitations47-48
- 5.3 Future researches48-49
- References49-52
- ACNOWLEDGEMENTS52-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松;情态动词范畴的界限模糊性[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魏本力;情态动词的量值取向[J];外语学刊;2005年04期
3 程玉焕;;浅析几个常用情态动词的用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5期
4 银珊;;情态动词与礼貌[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张京花;;情态动词用法研究刍议[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6 陈志静;;情态动词及半情态动词的使用和功能意义的研究(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4期
7 韦桂柳;;浅谈情态动词在外贸英语函电中的译法理解[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何静秋;;法庭话语中情态动词的动态博弈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丁健;游大正;;情态动词部分[J];福建外语;1994年06期
10 杨慧;英美方言中的双重情态动词刍议[J];荆州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美娟;;限定性情态动词在法律条文中的人际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邓欢;;情态动词在英语新闻简报中的语用意义及逻辑基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宋淼;;法律英语中高频情态动词简析及汉语法律英译的情态评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英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彭利贞;黄华新;;焦点位置的情态解释[A];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暨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论文集[C];2013年
5 苏妮娜;;英语学术语篇中的情态手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程海英;;Teaching plan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The first period (1a—1c)[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万吉磊;浅议高考题中对情态动词can may的考察[N];学知报;2011年
2 河南省平舆县第二高级中学 杨雪玲;Kind of和Sort of[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建平;英语情态动词语义智能排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小红;汉英情态动词表达情态的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庆楠;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半助动词泛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胡晓琦;《英国标准-高精密度钢管技术交货条件》中情态动词的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丁伟;东亚英语中情态动词使用型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张玮;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情态动词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高亮;汉语意愿情态动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7 程玉婷;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大学演讲英译本中情态动词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婷;加的夫语法视角下的英语口语与学术语篇中情态动词的应用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于菲;影响英语情态动词May语义重叠的语境因素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10 李璧;汉语情态词双重否定的句法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顺应理论视角下情态动词在日常交际中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7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