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题文中的“S为O”句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17:38
   为了清楚地认识现代汉语题文中“S为O”句式的特点,本文在立足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考察和比较了标题和正文中的“S为O”句式并将正文中的“S是O”句式与“S为O”句式进行了比较。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缘起与目的、本文的相关说明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对正文中的“S为O”句式进行了句法分析,包括“S”“O”的构成材料以及“为”的修饰成分。在语义方面,我们认为“S为O”句式可表达等同义、归属义、说明义、解释义、比较义以及变化义。接着考察了“S为O”句式中“S”“为”和“O”在语篇中的表现以及该句式适用的新闻内容。第三章对标题中的“S为O”句式进行了分析。句法分析除对主语和宾语的构成材料分析外,还分析了“S为O”句的四个小类。在语义方面,我们重点对比喻义和作为义这两种在正文中出现较少的语义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我们把题文中的“S为O”句式进行了对比,发现句法上的区别主要有两个,一是主语对于数量(名)短语、数词以及文言色彩较浓的短语选择不同,一是宾语位置对于单音节名词和形容词的选择不同。另外,在省略上二者也有差异,标题中经常省略介词“以”、助词“的”等。语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标题对于语境的依赖度大于正文,另外表达上也存在不同。第五章是“S为O”句式和“S是O”句式的对比。我们发现这两种句式的主语对于代词、时间名词、单音节词的选择不同。宾语的不同在于对数量短语的接纳度和单音节词的接纳度不同。语义方面的差异在于“是”和“为”的含义不同,句式义的类别不同。此外,“S为O”句式的主观性更弱一些。在语用方面,我们发现“S是O”句式多用于口语,“S为O”句式多用于书面语,并且主要表达陈述语气。第六章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结论、创新之处和不足进行了总结。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4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目的
    1.2 本文的相关说明
    1.3 先行研究现状
        1.3.1 “S为O”句式的研究现状
        1.3.2 “S是O”句式的研究现状
        1.3.3 标题的研究现状
2.正文中的“S为O”句式分析
    2.1 正文中“S为O”句式的句法分析
        2.1.1 “S”的构成材料
        2.1.2 “O”的构成材料
        2.1.3 “为”的修饰成分
    2.2 正文中“S为O”句式的句式义
        2.2.1 判断义
        2.2.2 变化义
    2.3 正文中“S为O”句式的语用分析
        2.3.1 “S为O”句式的语用价值
        2.3.2 “S为O”句式适用的新闻内容
3.标题中的“S为O”句式分析
    3.1 标题中“S为O”句式的句法分析
        3.1.1 “S”和“O”的构成材料
        3.1.2 “S为O”的句法小类
    3.2 标题中“S为O”句式的句式义
4.题文中“S为O”句式的对比
    4.1 题文中“S为O”句式的句法对比
        4.1.1 句法成分的选择不同
        4.1.2 句法成分的省略不同
    4.2 题文中“S为O”句式的语用对比
        4.2.1 对语境的依赖不同
        4.2.2 对表达的要求不同
5.正文中“S为O”句式和“S是O”句式的对比
    5.1 “S为O”句式和“S是O”句式的句法对比
为”与“S”的对比'>        5.1.1 “S”与“S”的对比
为”与“O”的对比'>        5.1.2 “O”与“O”的对比
        5.1.3 修饰成分的对比
    5.2 “S为O”句式和“S是O”句式的语义对比
        5.2.1 语义类别的差异
        5.2.2 主观性强弱的区别
    5.3 “S为O”句式和“S是O”句式的语用对比
        5.3.1 语体的比较
        5.3.2 句类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玉麒;;现代汉语“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构想[J];国际学术动态;2005年06期

2 李建珍;;课堂上的那些“疑问句”[J];青年教师;2011年01期

3 张颂;;浅说现代汉语中的介词“自”[J];文教资料;2016年25期

4 赵士清;;阳光教育让每个生命尽享阳光[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年12期

5 张颂;;“作”和“做”的语法语义特征分析[J];文教资料;2016年26期

6 徐红玉;;古代的谦称与尊称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0年19期

7 胡念耕;;现代汉语的“同词反义”现象[J];语文学习;1985年04期

8 傅力;;现代汉语复合计量量词浅述[J];语文学习;1990年01期

9 ;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形成的原因[J];语文学刊;1998年06期

10 郭亚博;;现代汉语时间名词研究述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曹跃香;现代汉语“V+子/儿/头”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雪婷;基于互动模型的现代汉语“爱X不X”构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2 盘珊君;词汇构式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3 许馨月;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纪倩倩;现代汉语形-名结构加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5 杨虹娟;现代汉语题文中的“S为O”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6 高晨;现代汉语名—名结构的认知加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7 孙志悦;《现代疑难同义词词典》形容词释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8 汤淼;基于语料库技术的《官话萃珍》字词使用情况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钱罗权;“例如”“比如”“如”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10 何雪飞;早期现代汉语的副词使用状况考察[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8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58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5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