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南部地区方言音韵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22:57
诸暨方言处于北部吴语与南部吴语的交界地带,语音呈现出了北部吴语向南部吴语过渡的特点。本文在对诸暨方言研究时,根据实际的方言状况和多数本地人的方言认同感,选取了诸暨南部地区五个点:璜山镇、东白湖镇、安华镇、陈宅镇、岭北镇。以语音研究为重点,在历时、共时的层面对其声母、韵母、声调的特点进行详细比较,分析诸暨方言内部语音层次和地区差异,并将边界方言陈宅话、岭北话与绍兴方言、苏州方言、东阳方言、金华方言进行比较,总结出陈宅话和岭北话的音韵特征。整体来看,陈宅话具备北部吴语的特征,但其曾梗摄字具有南部吴语的底层白读,岭北话具备南部吴语的特征,但受到北部吴语的影响,如其果摄字同时具备绍兴方言和东阳方言的特征。本文写作中诸暨南部地区五个点的材料来自笔者调查,其他方言的材料均来源于前人的方言研究成果。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概述诸暨地理历史、人口现状、地理、方言概况,综述诸暨方言研究历史与现状,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第二章详细介绍诸暨璜山话的音系、音韵特点,并附上同音字汇。第三章介绍诸暨南部其他四个乡镇音系。第四章比较诸暨南部地区五个乡镇方言内部差异,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来考察诸暨南部地区方言的内部差异。第五章确定诸暨南部地区边界方言的性质。通过与周边绍兴方言和东阳方言进行音韵比较分析来探寻陈宅和岭北两个边界方言的分区归属,并将它们与南北吴语太湖片和婺州片的典型性方言(苏州方言和金华方言)进行音韵比较分析来确定两地的方言属性。主要通过对边界方言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的典型性特征共享数量的多寡来讨论这两个边界方言的分区问题。第六章结语。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7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附图
第一章 绪论
1.1 诸暨地理历史与人口现状
1.2 诸暨南部地区地理与方言概况
1.3 诸暨方言研究历史与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 诸暨璜山方言音系
2.1 璜山话音系
2.2 璜山话音韵特征
2.2.1 声母特点
2.2.2 韵母特点
2.2.3 声调特点
2.3 诸暨璜山话同音字汇
第三章 诸暨南部其他乡镇音系
3.1 安华镇
3.2 东白湖镇
3.3 陈宅镇
3.4 岭北镇
第四章 诸暨南部地区方言内部差异
4.1 声母的差异
4.1.1 分尖团情况
4.1.2 古非组字的读音
4.1.3 古泥母字的读音
4.1.4 古精组字的读音
4.1.5 古章组字的读音
4.1.6 古疑母字的读音
4.1.7 古晓组字的读音
4.1.8 古影组字的读音
4.2 韵母的差异
4.2.1 果摄韵母字的读音
4.2.2 麻佳韵字的读音
4.2.3 鱼虞韵字的读音
4.2.4 支微入虞现象
4.2.5 效摄韵母字的读音
4.2.6 流摄韵母字的读音
4.2.7 咸摄韵母字的读音
4.2.8 山摄寒韵字的读音
4.2.9 曾梗摄韵母字的读音
4.2.10 通摄韵母字的读音
4.3 声调的差异
4.4 小结
第五章 诸暨南部边界方言的性质
5.1 声母的比较
5.1.1 分尖团情况
5.1.2 帮、端母字的读音
5.1.3 精组字的读音
5.2 韵母的比较
5.2.1 果摄韵母字的读音
5.2.2 麻佳韵字的读音
5.2.3 鱼虞韵字的读音
5.2.4 效摄韵母字的读音
5.2.5 流摄韵母字的读音
5.2.6 咸摄韵母字的读音
5.2.7 山摄寒韵字的读音
5.2.8 曾梗摄韵母字的读音
5.3 声调的差异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67701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7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附图
第一章 绪论
1.1 诸暨地理历史与人口现状
1.2 诸暨南部地区地理与方言概况
1.3 诸暨方言研究历史与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 诸暨璜山方言音系
2.1 璜山话音系
2.2 璜山话音韵特征
2.2.1 声母特点
2.2.2 韵母特点
2.2.3 声调特点
2.3 诸暨璜山话同音字汇
第三章 诸暨南部其他乡镇音系
3.1 安华镇
3.2 东白湖镇
3.3 陈宅镇
3.4 岭北镇
第四章 诸暨南部地区方言内部差异
4.1 声母的差异
4.1.1 分尖团情况
4.1.2 古非组字的读音
4.1.3 古泥母字的读音
4.1.4 古精组字的读音
4.1.5 古章组字的读音
4.1.6 古疑母字的读音
4.1.7 古晓组字的读音
4.1.8 古影组字的读音
4.2 韵母的差异
4.2.1 果摄韵母字的读音
4.2.2 麻佳韵字的读音
4.2.3 鱼虞韵字的读音
4.2.4 支微入虞现象
4.2.5 效摄韵母字的读音
4.2.6 流摄韵母字的读音
4.2.7 咸摄韵母字的读音
4.2.8 山摄寒韵字的读音
4.2.9 曾梗摄韵母字的读音
4.2.10 通摄韵母字的读音
4.3 声调的差异
4.4 小结
第五章 诸暨南部边界方言的性质
5.1 声母的比较
5.1.1 分尖团情况
5.1.2 帮、端母字的读音
5.1.3 精组字的读音
5.2 韵母的比较
5.2.1 果摄韵母字的读音
5.2.2 麻佳韵字的读音
5.2.3 鱼虞韵字的读音
5.2.4 效摄韵母字的读音
5.2.5 流摄韵母字的读音
5.2.6 咸摄韵母字的读音
5.2.7 山摄寒韵字的读音
5.2.8 曾梗摄韵母字的读音
5.3 声调的差异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伯承;;母亲的嫁妆[J];山西老年;2017年06期
2 方树智;兄家岭北[J];养蜂科技;1999年03期
3 高晓声;;槟榔芋[J];文化月刊;1998年08期
4 牛敬飞;;十六国时期“岭北”地望综论[J];西北民族论丛;2017年02期
5 吴宏歧;后秦“岭北”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2期
6 钟建平;;岭北开展老客户免费检查服务月[J];建材与装修情报;2011年08期
7 王琪;;秦岭北[组诗][J];诗潮;2019年06期
8 资柏成;;报复[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9年02期
9 宋传中,张国伟;秦岭北缘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的新思索[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10 念海;子午岭北段上的直道遗迹[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文悦;诸暨南部地区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郑思博;集安市岭南岭北栽培人参茎叶及根中人参皂苷含量的比较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7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6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