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汉语》中隐喻类词语考察及教学策略研究
【学位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95.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对象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意义
第一章 《博雅汉语》中的隐喻类词语
一、隐喻类词语的界定
二、《博雅汉语》中隐喻类词语的类型
(一) 造词中产生的隐喻词
(二) 义项扩展中产生的隐喻词
(三) 隐喻类熟语
(四) 总结
三、《博雅汉语》中隐喻类词语的类型与隐喻度相关性分析
第二章 留学生隐喻类词语习得情况考察
一、留学生隐喻类词语习得情况调查
(一) 测试说明
(二) 测试结果统计
二、留学生隐喻类词语习得情况差异成因分析
(一) 汉语水平高低对隐喻类词语习得的影响
(二) 文化背景差异对隐喻类词语习得的影响
(三) 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差异对隐喻类词语习得的影响
(四) 教学侧重对隐喻类词语习得的影响
(五) 教材中隐喻类词语的分布及数量对习得的影响
三、总结
第三章 《博雅汉语》中隐喻类词语的教学策略
一、造词中产生的隐喻词的教学策略
(一) 根据隐喻词语的层级性进行教学
(二) 在隐喻对比中进行教学
(三) 介绍隐喻类词语的造词原理
二、义项扩展中产生的隐喻词的教学策略
(一) 介绍词语背后的隐喻文化
(二) 创设合适的语境进行释义
(三) 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意义联想
三、隐喻类熟语的教学策略
四、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博雅汉语》中高级教材中隐喻类词语分类汇总表
附录B.来华留学生隐喻类词语习得情况测试题1
附录C.来华留学生隐喻类词语习得情况测试题2
致谢
作者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英;;小学体育课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年20期
2 崔强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6年29期
3 张磊;刘祥会;;基于认知理论的中学概率教学策略研究[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徐晨来;高翔;;概念建构视角下科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2019年40期
5 尚坤;;基于乡村儿童土地道德培养的田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田园情怀[J];情感读本;2019年29期
6 焦雄英;;初高中数学街接的教学策略研究[J];内江科技;2018年12期
7 谢炳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年23期
8 戴永;王学明;;国内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12期
9 刘媛;田靖;孙萌;陈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以“乙醇”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年22期
10 钟士艳;;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玉慈;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逻辑推理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2 张倩;小学三年级汉字的规范书写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3 李平;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梅霞;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5 尹红斌;初中散文审美体验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6 孙萌璟;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7 戴雨;基于“3S”技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8 郭飞玉;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9 杨国荣;2017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10 陈沙沙;部编本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5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7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