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功能对等视角下哈萨克语“k?z”相关固定词组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00:05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将功能对等的理论框架与哈萨克语人体词“k?z”相关固定词组的汉译问题相结合,在借鉴诸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翻译方法、结构特征、比喻机制、语义指向、感情色彩、文化翻译等六个方面对哈萨克语人体词“k?z”相关固定词组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类研析,探寻功能对等理论和此翻译活动二者的完美契机。本文主要采用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法的研究方法,对哈萨克语人体词语“k?z”构成的固定词组的汉译问题进行多视域、多层次的深入探讨。全文共有八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选题的意义,简要地回顾了前人对功能对等理论、人体词、固定词组三者同翻译活动相联系的研究成果,并发现了已知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路径。这一部分是全文的立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关于汉语“眼睛”一词词义的历时演变,并类比解析《突厥语大词典》中哈萨克语“k?z”一词的词形变换和词义分析。第三部分讨论了“k?z”相关固定词组汉译方法之功能对等,如:对等的类比、对等的变换、对等的套用。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阐释“k?z”相关固定词组的汉译方法。第四部分从支配、陈述、修饰三个角度对哈萨克语“k?z... 

【文章来源】: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师评阅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领域的研究动态
    三、人体词的相关研究动态
    四、研究路径
第一章“k?z”古今词义内涵之动态对等
    1.1“k?z”词义的历史内涵
    1.2“k?z”词义的现代内涵
第二章“k?z”相关固定词组汉译方法之功能对等
    2.1 对等的类比
    2.2 对等的变换
    2.3 对等的套用
第三章“k?z”相关固定词组汉译之结构分析
    3.1 陈述结构
    3.2 支配结构
    3.3 修饰结构
第四章“k?z”相关固定词组汉译之语义对等
    4.1 表示本义的语义对等
    4.2 表示引申义的语义对等
第五章“k?z”相关固定词组汉译之风格对等
    5.1 隐喻机制的风格对等
    5.2 感情色彩的风格对等
第六章“k?z”相关固定词组汉译之文化对等
    6.1 生活习俗的文化对等
    6.2 审美价值观的文化对等
    6.3 思维方式的文化对等
    6.4 文化因素的功能对等
    6.5 汉哈“眼睛”词义的比较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维吾尔族含有人体器官词惯用语的文化特征[J]. 黄中民.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2]维吾尔语人体词的隐喻特征和文化意蕴[J]. 李燕萍.  语言与翻译. 2006(02)
[3]英、俄语言中含有人体器官词汇的惯用语之比较[J]. 赵校民,张玉娥.  绥化学院学报. 2005(05)
[4]试论汉语中表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J]. 王迎春.  语文学刊. 2005(09)
[5]含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隐喻认知[J]. 朱芙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06)
[6]试论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成语翻译中的应用[J]. 林青刊.  温州大学学报. 2004(05)
[7]哈萨克语中含有人体器官词惯用语的文化内涵[J]. 黄中祥.  语言与翻译. 2002(04)
[8]论人体词语的文化意蕴[J]. 李树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5)
[9]《突厥语大词典》中的诗歌谚语及其文化透视[J]. 邓浩.  西北民族研究. 1995(01)
[10]反映人体器官的词语及其文化因素[J]. 赵永新.  语言文字应用. 1993(02)

博士论文
[1]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 黄碧蓉.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D]. 王海燕.西安工业大学 2011
[2]现代汉语眼部词汇的指称结构及其隐喻系统研究[D]. 李娟.四川外语学院 2011
[3]从功能对等角度论商标翻译[D]. 王凝慧.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4]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研究[D]. 赵树.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5]维吾尔语人体词研究[D]. 钟雪君.新疆大学 2009
[6]面部器官词语多角度考察[D]. 刘金秋.东北师范大学 2009
[7]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汉商标翻译[D]. 郑畅.广西师范大学 2006
[8]人体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 许晋.内蒙古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38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938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3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