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的对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11:51
“左/右”是汉语中一对基本的反义方位词,相较于其他方位词,“左/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以标记理论为基础,依托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从义项、构词、短语、句法以及文化等方面对其做进一步地研究,实现汉语本体和文化的初步结合。第一章通过对工具书中关于“左/右”义项的总结,对“左/右”的义项进行对比,并根据内涵划分为方位、状态、态度、特指、通假等五类。同时通过对先秦至明清的语料的分析,发现“左”的义项发展周期较长,“右”的义项发展周期较短。同时“左/右”的义项也受到了文化接触的影响。第二章对《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源》两部工具书中关于“左/右”的收词进行穷尽性分析,得出“左”在构词能力上比“右”强,在使用频率上比“右”更高的结论。这一结论也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的结论相符。第三章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料的分析,研究“左/右”在语法功能上的对称性,发现现代汉语“左/右”的语法功能延续了古代汉语的状况,基本上是对称的,仅在和介词结构“与……”以及否定副词的搭配中不对称。第四章对“左/右”的文化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左/右”在政治、社会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左/右”不对称的结论,但其有无标...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意义
0.1.1 理论意义
0.1.2 实践意义
0.2 相关研究综述
0.2.1 语言学领域
0.2.2 文化学领域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法
0.3.2 描写和解释法
0.3.3 比较法
0.4 相关理论和语料来源的阐述
0.4.1 相关理论
0.4.2 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一章 “左/右”义项的对称性
1.1 “左”的义项归纳和历时考察
1.1.1 “左”的义项归纳
1.1.2 “左”的义项的历时考察
1.2 “右”的义项归纳及历时考察
1.2.1 “右”的义项归纳
1.2.2 “右”的义项的历时考察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左/右”在词汇层面上的对称性
2.1 形式对称
2.1.1 形式、意义均对称
2.1.2 形式对称,意义不对称
2.1.3 “左/右”的特殊对称
2.2 形式不对称
2.2.1 有“左”无“右”
2.2.2 有“右”无“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左/右”在短语和句法层面的对称性
3.1 “左/右”在短语和句法中对称
3.1.1 在搭配能力方面对称
3.1.2 在句法功能方面对称
3.2 “左/右”在短语和句法层面中不对称
3.2.1 与介词结构搭配
3.2.2 与否定副词搭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左/右”在文化内涵上的对称性
4.1 政治文化
4.1.1 官职地位
4.1.2 政治倾向
4.2 社会文化
4.2.1 男女性别
4.2.2 生活礼俗
4.2.3 价值判断
4.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与象征:周代以前中国的“左”“右”尊卑观[J]. 崔若男. 文化遗产. 2015(01)
[2]“右好左坏”和“左好右坏”——利手与左右空间情感效价的关联性[J]. 殷融,曲方炳,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2)
[3]尊左?尊右?——从车马出行图看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尊与卑[J]. 李现红. 史林. 2012(04)
[4]中西方“左”“右”语言文化对比分析[J]. 施海涛. 思想战线. 2008(S3)
[5]“左V1右V2”格式初探[J]. 孟祥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6]论汉语空间区域范畴的语法化[J]. 方經民. 汉语史学报. 2007(00)
[7]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的认知语言学阐释[J]. 张克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8]也谈“左”“右”和“左右”——兼与王希杰先生商榷[J]. 周锦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9]从心理感知角度分析语言的不对称性[J]. 李泓.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04)
[10]文化 方位文化 方位隐喻[J]. 唐蕾.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06)
博士论文
[1]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 邱斌.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方位词“左”的文化阐释[D]. 赖书慧.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型世言》方位词研究[D]. 杜阳晔.重庆师范大学 2015
[3]“真/假”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D]. 祝华峰.广西师范大学 2013
[4]现代汉语反向方位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D]. 景波.黑龙江大学 2012
[5]《水经注》方位词研究[D]. 何世和.辽宁师范大学 2011
[6]《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研究[D]. 闻胜海.浙江大学 2010
[7]《红楼梦》方位词研究[D]. 李荷莲.贵州大学 2009
[8]“动词+进/出”的句法语义属性及其不对称研究[D]. 李顺周.上海师范大学 2009
[9]《金瓶梅词话》方位词研究[D]. 董孝一.贵州大学 2009
[10]“大/小”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 杨荣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88993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意义
0.1.1 理论意义
0.1.2 实践意义
0.2 相关研究综述
0.2.1 语言学领域
0.2.2 文化学领域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法
0.3.2 描写和解释法
0.3.3 比较法
0.4 相关理论和语料来源的阐述
0.4.1 相关理论
0.4.2 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一章 “左/右”义项的对称性
1.1 “左”的义项归纳和历时考察
1.1.1 “左”的义项归纳
1.1.2 “左”的义项的历时考察
1.2 “右”的义项归纳及历时考察
1.2.1 “右”的义项归纳
1.2.2 “右”的义项的历时考察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左/右”在词汇层面上的对称性
2.1 形式对称
2.1.1 形式、意义均对称
2.1.2 形式对称,意义不对称
2.1.3 “左/右”的特殊对称
2.2 形式不对称
2.2.1 有“左”无“右”
2.2.2 有“右”无“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左/右”在短语和句法层面的对称性
3.1 “左/右”在短语和句法中对称
3.1.1 在搭配能力方面对称
3.1.2 在句法功能方面对称
3.2 “左/右”在短语和句法层面中不对称
3.2.1 与介词结构搭配
3.2.2 与否定副词搭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左/右”在文化内涵上的对称性
4.1 政治文化
4.1.1 官职地位
4.1.2 政治倾向
4.2 社会文化
4.2.1 男女性别
4.2.2 生活礼俗
4.2.3 价值判断
4.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与象征:周代以前中国的“左”“右”尊卑观[J]. 崔若男. 文化遗产. 2015(01)
[2]“右好左坏”和“左好右坏”——利手与左右空间情感效价的关联性[J]. 殷融,曲方炳,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2)
[3]尊左?尊右?——从车马出行图看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尊与卑[J]. 李现红. 史林. 2012(04)
[4]中西方“左”“右”语言文化对比分析[J]. 施海涛. 思想战线. 2008(S3)
[5]“左V1右V2”格式初探[J]. 孟祥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6]论汉语空间区域范畴的语法化[J]. 方經民. 汉语史学报. 2007(00)
[7]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的认知语言学阐释[J]. 张克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8]也谈“左”“右”和“左右”——兼与王希杰先生商榷[J]. 周锦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9]从心理感知角度分析语言的不对称性[J]. 李泓.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04)
[10]文化 方位文化 方位隐喻[J]. 唐蕾.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06)
博士论文
[1]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 邱斌.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方位词“左”的文化阐释[D]. 赖书慧.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型世言》方位词研究[D]. 杜阳晔.重庆师范大学 2015
[3]“真/假”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D]. 祝华峰.广西师范大学 2013
[4]现代汉语反向方位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D]. 景波.黑龙江大学 2012
[5]《水经注》方位词研究[D]. 何世和.辽宁师范大学 2011
[6]《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研究[D]. 闻胜海.浙江大学 2010
[7]《红楼梦》方位词研究[D]. 李荷莲.贵州大学 2009
[8]“动词+进/出”的句法语义属性及其不对称研究[D]. 李顺周.上海师范大学 2009
[9]《金瓶梅词话》方位词研究[D]. 董孝一.贵州大学 2009
[10]“大/小”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 杨荣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88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98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