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南北朝六部文献对象介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13:44
  南北朝时期,汉语介词的系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前期较为繁复的介词体系,开始出现简化、规范的趋势,淘汰了一些意义、作用重复的介词,保留了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介词,也萌生了一些新兴的介词,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弄清了这一阶段的介词演变状况,可以为我们上溯上古汉语介词、下推近代汉语介词,提供重要线索。一般把介词分为时间、方所、对象、工具依凭、原因目的五大类,其中对象介词最为复杂也最难把握,而对它的专门系统研究相对来说却最为薄弱。本文试图通过对南北朝口语性比较强的六部文献(其中南朝三部、北朝三部;中土两部、佛典四部)对象介词的系统比较研究来投石问路。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是比较,主要是中佛比较和南北比较,也包括近义比较和历时比较。全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六章。前言部分阐述了六部文献(《世说新语》、《洛阳伽蓝记》、《过去现在因果经》、《百喻经》、《贤愚经》、《杂宝藏经》)介词研究现状、中古汉语对象介词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对象介词的鉴别标准与分类;前四章为六部文献对象介词比较研究,将对象介词分为引进施事、受事、与事、比较者4大类,其中与事又细分为接受者、指向者、针对者等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北朝六部文献对象介词比较研究


花瓶幻觉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被动式中的“所”字[J]. 徐江胜.  语言研究. 2010(03)
[2]认知语言学与汉语介词研究[J]. 王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05)
[3]介词“向”、“往”、“朝”的功能差异及解释[J]. 刘培玉.  汉语学习. 2007(03)
[4]汉语介词“就”的语法化历程[J]. 黄敬轩.  双语学习. 2007(05)
[5]汉语介词、连词划界研究述评[J]. 陶伏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6]试论“以”“持”不能进入狭义处置式的原因[J]. 龙国富.  古汉语研究. 2007(01)
[7]六世纪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以《齐民要术》与《周氏冥通记》为例[J]. 汪维辉.  中国语文. 2007(02)
[8]古汉语两种“见V”之“见”虚化的语义机制[J]. 卜师霞.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9]《近代汉语“和”类虚词的历史考察》质疑[J]. 赵金枝.  语文学刊. 2007(01)
[10]介词“向”“往”“朝”的句法语义模式分析[J]. 肖任飞,陈青松.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7)

博士论文
[1]《祖堂集》介词研究[D]. 田春来.上海师范大学 2007
[2]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D]. 吴金花.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 屈哨兵.华中师范大学 2004
[4]《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D]. 化振红.四川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洛阳伽蓝记》介词研究[D]. 佟艳洁.辽宁师范大学 2008
[2]《摩诃僧祇律》处所介词研究[D]. 周玉瑶.浙江大学 2008
[3]竺法护译经复音介词研究[D]. 方凤兰.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论衡》介词研究[D]. 朱正巧.四川大学 2006
[5]《搜神记》介词系统及其历史定位[D]. 刘秀芬.山西大学 2005
[6]汉语被动式的界定及其语法化[D]. 郑媛.山东大学 2005
[7]求那跋陀罗汉译佛经介词研究[D]. 徐朝红.湖南师范大学 2005
[8]东汉佛经与《论衡》介词比较研究[D]. 刘春凤.湖南师范大学 2005
[9]《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D]. 许秋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4
[10]《三国志》介词研究[D]. 尚红.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9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09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