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相关介词的语义偏误考察
发布时间:2021-02-23 18:34
介词“在”是《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汇,基本表义功能是介引动作的处所(包括方位)和时间,从介引方位的意义上又衍生出介引行为动作发生的某个方面(领域)的抽象意义范围的用法,还可以表示条件、行为主体等。这样就和其他许多相关介词存在着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分别。“在”是汉语里的一个兼类词,兼介词、动词和副词三类。学习者在介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更多,语义方面与其他相关介词误用的偏误现象尤为典型,因而“在”与相关介词的语义偏误无疑成了带给学习者学习困难的重要领域,自然也就成了介词“在”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选取介词“在”与相关介词的语义偏误这一考察角度,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有关介词“在”的偏误语料为研究范围,剔除运用特定检索条件检出的“在”的动词和副词相关偏误语料,将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对介词“在”与相关介词的语义偏误进行分类,找出偏误形成原因,给出相应的纠偏措施与教学、学习建议。我们首先从介词“在”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则入手,给出相应的句法语义语用限制条件,为介词“在”的偏误语料分析提供规则支撑;在特定偏误语料范围内分别给出介词“在”句法...
【文章来源】: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介词“在”的相关研究现状
1.2.1 介词“在”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
1.2.2 介词“在”的习得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偏误分析法
1.3.2 对比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及语料来源说明
第二章 介词“在”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则描述
2.1 句法制约因素
2.2 语义制约因素
2.3 语用制约因素
第三章 “在”与相关介词的语义偏误类别考察
3.1 基于HSK动态语料库介词“在”的偏误统计与选取
3.2 语义偏误类型分析
3.2.1 表示时间
3.2.2 表示处所
3.2.3 表示范围
3.2.4 表示条件
3.2.5 表示行为主体
第四章 介词“在”的偏误原因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4.1 偏误原因
4.1.1 共同的意义领域致使
4.1.2 固定搭配的过度类推
4.1.3 母语干扰
4.2 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4.2.1 教师的教学策略
4.2.2 学生的学习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大利学生汉语介词“在”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金志刚,王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浅析对外汉语虚词教学难点与策略[J]. 庄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5(03)
[3]“在+处所VP”与“V在+处所”的构式承继关系与语篇关系[J]. 黄健秦. 当代修辞学. 2013(04)
[4]韩国留学生使用介词“在”的偏误分析[J]. 靳丽君.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04)
[5]英汉介词对比分析[J]. 张秋葵.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6]越南学生“在+NP”使用偏误及教学对策[J]. 刘香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0(06)
[7]“在+处所”构式的动词标量取值及其意义浮现[J]. 张国宪. 中国语文. 2009(04)
[8]试论“在”字方所短语的句法分布[J]. 王灿龙.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1)
[9]再论影响“在+处所”句法位置的因素[J]. 宋文辉.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4)
[10]“在+处所”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J]. 李金静. 语言文字应用. 2005(S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及其构式义考察[D]. 李志贤.上海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48040
【文章来源】: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介词“在”的相关研究现状
1.2.1 介词“在”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
1.2.2 介词“在”的习得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偏误分析法
1.3.2 对比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及语料来源说明
第二章 介词“在”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则描述
2.1 句法制约因素
2.2 语义制约因素
2.3 语用制约因素
第三章 “在”与相关介词的语义偏误类别考察
3.1 基于HSK动态语料库介词“在”的偏误统计与选取
3.2 语义偏误类型分析
3.2.1 表示时间
3.2.2 表示处所
3.2.3 表示范围
3.2.4 表示条件
3.2.5 表示行为主体
第四章 介词“在”的偏误原因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4.1 偏误原因
4.1.1 共同的意义领域致使
4.1.2 固定搭配的过度类推
4.1.3 母语干扰
4.2 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4.2.1 教师的教学策略
4.2.2 学生的学习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大利学生汉语介词“在”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金志刚,王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浅析对外汉语虚词教学难点与策略[J]. 庄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5(03)
[3]“在+处所VP”与“V在+处所”的构式承继关系与语篇关系[J]. 黄健秦. 当代修辞学. 2013(04)
[4]韩国留学生使用介词“在”的偏误分析[J]. 靳丽君.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04)
[5]英汉介词对比分析[J]. 张秋葵.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6]越南学生“在+NP”使用偏误及教学对策[J]. 刘香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0(06)
[7]“在+处所”构式的动词标量取值及其意义浮现[J]. 张国宪. 中国语文. 2009(04)
[8]试论“在”字方所短语的句法分布[J]. 王灿龙.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1)
[9]再论影响“在+处所”句法位置的因素[J]. 宋文辉.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4)
[10]“在+处所”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J]. 李金静. 语言文字应用. 2005(S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及其构式义考察[D]. 李志贤.上海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48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4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