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文化熟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18:28
汉语熟语是汉语中最能体现汉民族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包含了汉民族历史文化,反映了民族心理,体现了民族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思想智慧的结晶。“生老病死”文化熟语记录了汉民族对生老病死的认识,研究“生老病死”文化熟语可以发现凝结于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思想和民族心理。本文以“生老病死”文化熟语为研究内容,运用文化符号解析法、文化背景考察法和文化心理揭示法等研究方法,以“生老病死”的定义为依据对“生老病死”文化熟语作出分类,便于从整体上认识“生老病死”文化熟语。论文从熟语中表现出的矛盾心理、永恒心理和避讳心理入手,分析凝结于“生老病死”文化熟语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从“生老病死”文化熟语中体现出的忠孝观、名节观、养生观和天命观入手发掘“生老病死”熟语的文化观。“生老病死”文化熟语中还含有大量的隐喻,文章从隐喻角度分析了“生老病死”文化熟语,以及这些隐喻的成因,以期对“生老病死”文化熟语形成全面的认识。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生老病死”文化熟语的类型
(一)涉“生”文化熟语的类型
(二)涉“老”文化熟语的类型
(三)涉“病”文化熟语的类型
(四)涉“死”文化熟语的类型
(五)并称和关联类“生老病死”文化熟语
二、“生老病死”熟语的文化心理
(一)矛盾心理
(二)追求永恒的心理
(三)避讳心理
三、“生老病死”熟语的文化观
(一)忠孝观
(二)名节观
(三)养生观
(四)天命观
四、“生老病死”文化熟语的隐喻
(一)“生老病死”熟语的隐喻
(二)“生老病死”熟语隐喻的成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之孝文化[J]. 夏海,Gu Danke. 孔学堂. 2017(03)
[2]孔子正名思想探源[J]. 苟东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3]汉语涉“狼”熟语文化义探析[J]. 庞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5(07)
[4]汉语竹类熟语与竹文化[J]. 张丹. 名作欣赏. 2015(18)
[5]“玉”词群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分析[J]. 杨玉.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6)
[6]水语熟语的文化解析[J]. 潘小慧.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10)
[7]酒逢知己千杯少——熟语视阈下的“酒”文化探析[J]. 李晓光,李树新. 汉字文化. 2013(04)
[8]生肖“虎”熟语文化意义探析——以歇后语为例[J]. 庞仕英.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9]“老”的认知隐喻分析——汉语文化—隐喻语法体系建构的尝试[J]. 颜力涛,柳英绿. 长春大学学报. 2013(05)
[10]汉语熟语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观[J]. 马煜.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10)
博士论文
[1]傅伟勋生死哲学研究[D]. 张乃芳.河北大学 2012
[2]道教生死观研究[D]. 程群.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比较研究[D]. 刘卓.西南大学 2017
[2]论维吾尔谚语中折射的维吾尔族生死观[D]. 曾卓.新疆师范大学 2016
[3]汉语涉酒熟语中的文化研究[D]. 戚雷雷.新疆师范大学 2016
[4]《庄子》生死观研究[D]. 邵林凡.浙江师范大学 2016
[5]《庄子》生死观研究[D]. 高琳.华东师范大学 2016
[6]涉“羊”熟语的文化意义探析[D]. 唐媛媛.陕西师范大学 2016
[7]《左传》生死观及其叙事表现[D]. 华珍.青海师范大学 2016
[8]中俄生死观比较[D]. 王思慧.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9]哈萨克族和汉族生死观和殡葬习俗之比较[D]. 阿丽娅.浙江大学 2012
[10]维吾尔人的生死观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D]. 马娟.新疆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91463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生老病死”文化熟语的类型
(一)涉“生”文化熟语的类型
(二)涉“老”文化熟语的类型
(三)涉“病”文化熟语的类型
(四)涉“死”文化熟语的类型
(五)并称和关联类“生老病死”文化熟语
二、“生老病死”熟语的文化心理
(一)矛盾心理
(二)追求永恒的心理
(三)避讳心理
三、“生老病死”熟语的文化观
(一)忠孝观
(二)名节观
(三)养生观
(四)天命观
四、“生老病死”文化熟语的隐喻
(一)“生老病死”熟语的隐喻
(二)“生老病死”熟语隐喻的成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之孝文化[J]. 夏海,Gu Danke. 孔学堂. 2017(03)
[2]孔子正名思想探源[J]. 苟东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3]汉语涉“狼”熟语文化义探析[J]. 庞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5(07)
[4]汉语竹类熟语与竹文化[J]. 张丹. 名作欣赏. 2015(18)
[5]“玉”词群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分析[J]. 杨玉.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6)
[6]水语熟语的文化解析[J]. 潘小慧.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10)
[7]酒逢知己千杯少——熟语视阈下的“酒”文化探析[J]. 李晓光,李树新. 汉字文化. 2013(04)
[8]生肖“虎”熟语文化意义探析——以歇后语为例[J]. 庞仕英.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9]“老”的认知隐喻分析——汉语文化—隐喻语法体系建构的尝试[J]. 颜力涛,柳英绿. 长春大学学报. 2013(05)
[10]汉语熟语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观[J]. 马煜.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10)
博士论文
[1]傅伟勋生死哲学研究[D]. 张乃芳.河北大学 2012
[2]道教生死观研究[D]. 程群.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比较研究[D]. 刘卓.西南大学 2017
[2]论维吾尔谚语中折射的维吾尔族生死观[D]. 曾卓.新疆师范大学 2016
[3]汉语涉酒熟语中的文化研究[D]. 戚雷雷.新疆师范大学 2016
[4]《庄子》生死观研究[D]. 邵林凡.浙江师范大学 2016
[5]《庄子》生死观研究[D]. 高琳.华东师范大学 2016
[6]涉“羊”熟语的文化意义探析[D]. 唐媛媛.陕西师范大学 2016
[7]《左传》生死观及其叙事表现[D]. 华珍.青海师范大学 2016
[8]中俄生死观比较[D]. 王思慧.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9]哈萨克族和汉族生死观和殡葬习俗之比较[D]. 阿丽娅.浙江大学 2012
[10]维吾尔人的生死观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D]. 马娟.新疆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91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9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