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语法现象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24 23:08
新时期以来,语法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语法结构和语法现象。而且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些新结构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使用方式在延续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时期的新特点,尤其是在网络、报纸以及日常生活用语中都有所体现。新时期以来,已有很多学者致力于这些新语法现象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对新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存在着一些缺失和不足。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几个语法现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新时期几个新语法现象的总体研究概况,从总体上分析其新特点及其发展走向。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表意特点,依据最新语料阐释此结构在新时期的语法特征,并补充前人对此结构研究的不足。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新时期“名 1+名2”结构新的存在形式、新用法及其语义基础和表意特点。第四部分主要对新时期能够带宾语的动宾式动词进行了统计数量上的统计和分析,对“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用法的扩大化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涉及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名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 “程度副词+名词”研究概况
(二) “名+名”研究概况
(三) “动宾式动词+宾语”研究概况
(四)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二、“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表意特点
(一) 宽义性
(二) 模糊性
(三) 歧义性
(四) 异感性
(五) 信息隐蔽性
三、“名1+名2”新用法探究
(一) 语义基础
(二) 新“名1+名2”形式表意特点
四、“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用法的扩大化
(一) 关于动宾式动词数量的分析
(二) “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用法扩大化原因
(三) “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的宾语语义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转换看“副词+名词”结构[J]. 肖建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J]. 邵敬敏,吴立红.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06)
[3]名词属性义及其修辞价值[J]. 胡培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4]从内涵角度看程度副词修饰名词[J]. 肖奚强. 修辞学习. 2001(05)
[5]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 施春宏. 中国语文. 2001(03)
[6]“动宾结构十宾语”的条件及发展趋势[J]. 张博. 古汉语研究. 1999(03)
[7]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J]. 刁晏斌. 语文建设. 1998(06)
[8]“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J]. 高更生. 语文建设. 1998(06)
[9]“细节显现”与“副+名”[J]. 储泽祥,刘街生. 语文建设. 1997(06)
[10]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动宾式动词+宾语[J]. 邢公畹. 语文建设. 1997(04)
硕士论文
[1]“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多角度研究[D]. 蔡飞.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2]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探讨[D]. 关春芳.东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98565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 “程度副词+名词”研究概况
(二) “名+名”研究概况
(三) “动宾式动词+宾语”研究概况
(四)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二、“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表意特点
(一) 宽义性
(二) 模糊性
(三) 歧义性
(四) 异感性
(五) 信息隐蔽性
三、“名1+名2”新用法探究
(一) 语义基础
(二) 新“名1+名2”形式表意特点
四、“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用法的扩大化
(一) 关于动宾式动词数量的分析
(二) “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用法扩大化原因
(三) “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的宾语语义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转换看“副词+名词”结构[J]. 肖建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J]. 邵敬敏,吴立红.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06)
[3]名词属性义及其修辞价值[J]. 胡培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4]从内涵角度看程度副词修饰名词[J]. 肖奚强. 修辞学习. 2001(05)
[5]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 施春宏. 中国语文. 2001(03)
[6]“动宾结构十宾语”的条件及发展趋势[J]. 张博. 古汉语研究. 1999(03)
[7]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J]. 刁晏斌. 语文建设. 1998(06)
[8]“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J]. 高更生. 语文建设. 1998(06)
[9]“细节显现”与“副+名”[J]. 储泽祥,刘街生. 语文建设. 1997(06)
[10]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动宾式动词+宾语[J]. 邢公畹. 语文建设. 1997(04)
硕士论文
[1]“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多角度研究[D]. 蔡飞.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2]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探讨[D]. 关春芳.东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98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9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