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方言对网络语言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08:27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以强势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语言生活。方言作为丰富发展网络语言的内在驱动力,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方言对网络语言影响研究,意在揭示方言对网络语言的影响之深远,由此彰显方言在现代汉语中地位之重要。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方言之于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语料来源加以说明。第二部分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方言在网络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进行逐类分析描写,揭示方言网络语言的内部结构特征。第三部分对方言进入网络语言的路径及方言网络语言的产生条件进行阐释,揭示方言网络语言的产生方式及原因。第四部分从陌生化、可视化、含蓄化三个方面阐述方言网络语言的表达效果,由此揭示方言网络语言之所以能走入人们的语言生活之缘由。第五部分主要探讨方言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简要分析方言网络语言面对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方言在网络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分析
    2.1 从语音角度看
        2.1.1 声母方面
        2.1.2 韵母方面
        2.1.3 声调方面
        2.1.4 合音现象
        2.1.5 综合因素
    2.2 从词汇角度看
        2.2.1 整体借用方言词汇
        2.2.2 借用方言词并引申他义
        2.2.3 赋予普通话词汇方言义
    2.3 从语法角度看
        2.3.1 “有+VP”格式
        2.3.2 “AAAA”格式
        2.3.3 “一AA”格式
        2.3.4 “有木有”格式
    2.4 从方言区对网络语言的影响来看
第三章 方言进入网络语言的路径及方言网络语言的产生条件
    3.1 方言进入网络语言的路径
        3.1.1 谐音进入
        3.1.2 填补空位进入
        3.1.3 丰富词义进入
    3.2 方言网络语言的产生条件
        3.2.1 社会因素
        3.2.2 语言文化因素
        3.2.3 心理因素
第四章 方言网络语言的表达效果
    4.1 陌生化
    4.2 可视化
    4.3 含蓄化
第五章 方言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
    5.1 方言网络语言面临的问题
        5.1.1 形成语言障碍
        5.1.2 引起错别字泛滥
        5.1.3 带有低俗化倾向
    5.2 如何对待方言网络语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流行语中的汉语方言[J]. 王淼,陈柯冉,陈沫澄.  现代交际. 2019(04)
[2]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J]. 周天红.  农家参谋. 2017(21)
[3]论网络视域下方言词进入共同语(普通话)的过程[J]. 王玮.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3)
[4]浅谈网络语言中的“飞白”现象——以方言形成的飞白为例[J]. 唐青青.  汉字文化. 2017(06)
[5]“有木有/木有”的变异使用[J]. 黄慧.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1)
[6]论方言在网络话语建构中的价值[J]. 鲁海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7]方言与网络语言[J]. 侯超.  语文建设. 2013(04)
[8]浅析方言对谐音网络词的影响[J]. 朱韦巍,刘冬冰.  文教资料. 2013(02)
[9]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J]. 彭金祥.  语文建设. 2012(18)
[10]当方言进入网络流行词汇[J]. 巩瑜.  群文天地. 2012(16)

硕士论文
[1]网络合音新词语探析[D]. 张肖艺.青岛大学 2016
[2]论网络用语中的方言词语[D]. 张琳梓.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网络语言的传播学探析[D]. 陈沉.中国海洋大学 2013
[4]网络语言的谐音现象[D]. 任莎莎.南昌大学 2013
[5]调侃类网络语言的研究[D]. 赖丰兰.南昌大学 2012
[6]近五年(2006-2010)网络新词语研究[D]. 陈丽.安徽大学 2011
[7]网络词语造词法及语用义研究[D]. 李婷婷.安徽大学 2011
[8]网络语言调查研究[D]. 刘朋建.华中师范大学 2009
[9]网络语言研究[D]. 魏斌.山东大学 2008
[10]网络语言考察[D]. 陈娴.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1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151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