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偏误驱动的“A多了”格式用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17:24
本文研究的“A多了”格式是基于留学生动态作文语料库开展研究,发现学生在使用“A多了”格式出现偏误的状况,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成因,再探讨目前既有的研究是否都能给予解释。然后,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补充研究。最后,对对外汉语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和教学方法提出建议,期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本文的主体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A多了”格式进行穷尽式调查,主要得出四种偏误类型:“A多了”格式的构成不合语感,“A多了”与相近格式混淆误用,“A多了”与别的表达方式杂糅,“A多了”与前后成分语序不当。分析成因主要是对“A多了”格式本身认识不清,以及对与相近格式的差异认识不足。在当前的研究中,关于“A多了”格式“A”的特征有研究,此外还有与“A得多(了)”的比较研究。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所出现的偏误,因而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以便于下文的研究。第二部分,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从“A多了”格式“A”特征、“A多了”格式与“A很多”格式的比较,对“A得多”与“A得多了”补充研究,以及“A多了”与前后成分共现等三方面开展研究,发现它们在语用、语义、句法等方面...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A多了”格式出现在比较句中的研究
(二)对“A多了”格式本身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A多了”格式的偏误对学界已有研究的挑战
一、“A多了”格式的偏误调查
(一)“A多了”格式的构成不合语感
(二)“A多了”与相近格式混淆误用
(三)“A多了”与别的表达方式杂糅
(四)“A多了”与前后成分语序不当
二、偏误原因的分析
(一)语言知识本身
(二)学习者自身
三、学界已有研究对“A多了”格式偏误的解释及其不足
(一)进入“A多了”格式“A”的特征
(二)“A多了”与“A得多(了)”的比较
第二章 偏误驱动的“A多了”格式用法研究
一、“A多了”格式中A的特征限制
(一)“A”在感情色彩上有非消极义倾向
(二)“A”在语体上有非正式倾向
二、“A多了”格式与易混格式比较
(一)对格式“A多了”和“A得多(了)”比较的补充
(二)“A得多”和“A得多了”格式的比较
(三)格式“A多了”和“A很多”比较
三、“A多了”与前后成分共现的问题
(一)“A多了”与程度状语共现的问题
(二)“A”为形动兼类词与宾语共现的问题
第三章 对“A多了”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一、对汉语教材中相关教学内容的考察与编写建议
(一)对汉语教材中“A多了”格式相关教学内容的考察
(二)对汉语教材中“A多了”格式相关教学内容的编写建议
二、对“A多了”格式的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要重视“A多了”格式本身的训练
(二)要重视“A多了”格式与相近格式区分的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兴程度副词及其功能拓展研究综述[J]. 朱磊. 汉语学习. 2017(04)
[2]程度补语“不过”的历时来源及认知理据[J]. 陈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3]初级汉语水平的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设计[J]. 叶诗雨. 艺术科技. 2016(04)
[4]程度补语“形容词+不过”格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陈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9)
[5]现代汉语“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结构分析[J]. 周丫.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4)
[6]现代汉语中程度补语的范围及类别[J]. 蔡丽.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7]现代汉语被字句浅析[J]. 成倩. 大众文艺. 2011(10)
[8]“去”和“多”作形容词程度补语的原因——兼谈述程式结构语法意义的分野[J]. 王世凯. 语文研究. 2010(01)
[9]“A多了”和“A得多(了)”[J]. 王银.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程度补语极性意义的获得——以“死”类词为例[J]. 朱赛萍.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博士论文
[1]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 蔡丽.暨南大学 2010
[2]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 吴立红.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句编写情况对比研究[D]. 李文佳.黑龙江大学 2018
[2]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 史天琪.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初级汉语综合教材中的比较句研究[D]. 李茜.陕西师范大学 2016
[4]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偏误研究[D]. 吴冬雪.黑龙江大学 2016
[5]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句的对比研究[D]. 席晶.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6]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比较句练习设计研究[D]. 官俊.湖南师范大学 2015
[7]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句的教学研究[D]. 赵颖.苏州大学 2015
[8]对外汉语教学中差比句习得的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D]. 冯成辰.苏州大学 2015
[9]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研究[D]. 桂菲.黑龙江大学 2015
[1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差比句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D]. 陈刚.西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52174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A多了”格式出现在比较句中的研究
(二)对“A多了”格式本身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A多了”格式的偏误对学界已有研究的挑战
一、“A多了”格式的偏误调查
(一)“A多了”格式的构成不合语感
(二)“A多了”与相近格式混淆误用
(三)“A多了”与别的表达方式杂糅
(四)“A多了”与前后成分语序不当
二、偏误原因的分析
(一)语言知识本身
(二)学习者自身
三、学界已有研究对“A多了”格式偏误的解释及其不足
(一)进入“A多了”格式“A”的特征
(二)“A多了”与“A得多(了)”的比较
第二章 偏误驱动的“A多了”格式用法研究
一、“A多了”格式中A的特征限制
(一)“A”在感情色彩上有非消极义倾向
(二)“A”在语体上有非正式倾向
二、“A多了”格式与易混格式比较
(一)对格式“A多了”和“A得多(了)”比较的补充
(二)“A得多”和“A得多了”格式的比较
(三)格式“A多了”和“A很多”比较
三、“A多了”与前后成分共现的问题
(一)“A多了”与程度状语共现的问题
(二)“A”为形动兼类词与宾语共现的问题
第三章 对“A多了”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一、对汉语教材中相关教学内容的考察与编写建议
(一)对汉语教材中“A多了”格式相关教学内容的考察
(二)对汉语教材中“A多了”格式相关教学内容的编写建议
二、对“A多了”格式的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要重视“A多了”格式本身的训练
(二)要重视“A多了”格式与相近格式区分的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兴程度副词及其功能拓展研究综述[J]. 朱磊. 汉语学习. 2017(04)
[2]程度补语“不过”的历时来源及认知理据[J]. 陈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3]初级汉语水平的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设计[J]. 叶诗雨. 艺术科技. 2016(04)
[4]程度补语“形容词+不过”格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陈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9)
[5]现代汉语“形容词+极限性程度补语”结构分析[J]. 周丫.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4)
[6]现代汉语中程度补语的范围及类别[J]. 蔡丽.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7]现代汉语被字句浅析[J]. 成倩. 大众文艺. 2011(10)
[8]“去”和“多”作形容词程度补语的原因——兼谈述程式结构语法意义的分野[J]. 王世凯. 语文研究. 2010(01)
[9]“A多了”和“A得多(了)”[J]. 王银.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程度补语极性意义的获得——以“死”类词为例[J]. 朱赛萍.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博士论文
[1]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 蔡丽.暨南大学 2010
[2]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 吴立红.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句编写情况对比研究[D]. 李文佳.黑龙江大学 2018
[2]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 史天琪.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初级汉语综合教材中的比较句研究[D]. 李茜.陕西师范大学 2016
[4]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偏误研究[D]. 吴冬雪.黑龙江大学 2016
[5]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句的对比研究[D]. 席晶.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6]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比较句练习设计研究[D]. 官俊.湖南师范大学 2015
[7]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句的教学研究[D]. 赵颖.苏州大学 2015
[8]对外汉语教学中差比句习得的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D]. 冯成辰.苏州大学 2015
[9]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研究[D]. 桂菲.黑龙江大学 2015
[1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差比句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D]. 陈刚.西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52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15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