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异名同实词类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4 02:48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异名同实词类聚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词条的逐项阅读,筛查出全部异名同实词类聚共计2053组。第二,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异名同实词类聚作概貌描写。首先,依据词典程式化释义提示语“也叫、也说、旧称、通称、俗称、简称、别称、代称”和“现称”梳理出九类异名同实类聚;然后,依据异名同实词类聚的关系词构成数量,把研究对象划分为两名一实、三名一实、四名一实、五名一实、七名一实和九名一实6种情况;再后,从词类面貌看,词类多样,但以名词数量为最多,约占89%,其次为动词,约占6.33%,其他词类数量很少;最后,从词语所涉领域看,异名同实词类聚共涉及9大领域,其数量表现是:具体物类>生物类>抽象事物类>时空类>生物活动类>社会活动类>性质与状态类>运动与变化类>辅助词类。第三,考察异名同实类聚词的语言运用差异,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使用时代差异;二是使用地域差异,即共同语和方言的差异;三是语体差异,即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四是语用领域差异,即专业术领域和通用领域的差异。第四,探究类聚内...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
        1.2.1 异名同实词类聚面貌描写与词典编纂
        1.2.2 异名同实词类聚相关词典编纂问题的探讨
        1.2.3 异名同实词类聚的词汇学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价值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价值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汉》(第7版)异名同实词类聚概貌
    2.1 异名同实词类聚界定
    2.2 异名同实词类聚的单位构成
    2.3 异名同实类聚词词类面貌
    2.4 异名同实词类聚所涉领域
        2.4.1 生物类
        2.4.2 具体物
        2.4.3 抽象事物
        2.4.4 时空
        2.4.5 生物活动
        2.4.6 社会活动
        2.4.7 运动与变化
        2.4.8 性质与状态
        2.4.9 辅助词
    2.5 小结
第三章 异名同实类聚词的语言运用考察
    3.1 使用时代差异
    3.2 使用地域差异
    3.3 语体差异
    3.4 语用领域差异
    3.5 小结
第四章 异名同实类聚关系词之间的构词形式差异
    4.1 语素组合顺序存在差异
    4.2 语素使用存在差异
    4.3 语素使用与构词方式皆存在差异
    4.4 小结
第五章 《现汉》(第7版)对异名同实词的编纂处理
    5.1 异名同实词类聚的编纂体例
        5.1.1 出条
        5.1.2 释义及释义格式
    5.2 异名同实词类聚正副词条处理方式
        5.2.1 通用性
        5.2.2 专业性
        5.2.3 规范性
    5.3 异名同实词编纂所存在的问题
        5.3.1 体例贯彻不彻底
        5.3.2 所收录的部分异名词缺乏典型性
    5.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规范名词在《辞海》编纂过程中的应用[J]. 陈为众.  中国科技术语. 2013(04)
[2]中华别称的文化特点与构成方式[J]. 宋立民.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3]元代农书中农作物名物词的同实异名现象[J]. 曾令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地方志中基于模式匹配的物产异名别称表达方式研究[J]. 衡中青,侯汉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12)
[5]《说文解字·虫部》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J]. 易志文.  农业考古. 2009(01)
[6]从《释名》同实异名例看刘熙的词汇观[J]. 刘中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7]词缀“子”“儿”“头”文化意义初探[J]. 张冬红.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8(02)
[8]《尔雅》异名理据的特征[J]. 王建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9]关于现代汉语通称词的几个问题[J]. 吴汉江.  语文学刊. 2004(07)
[10]用语不同,作用有别——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也作”“也叫”“也说”[J]. 王楠.  语文研究. 2004(01)

博士论文
[1]《周礼正义》所见孙诒让名物训诂研究[D]. 钱慧真.山东大学 2009
[2]现代汉语合成词构词研究[D]. 杨梅.南京师范大学 2006
[3]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 朱彦.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两岸差异词语研究[D]. 秦叶.新疆师范大学 2017
[2]《释名》异名同实词语研究[D]. 肖艳兰.曲阜师范大学 2017
[3]现代汉语动语素项构词研究[D]. 胡兰.南京师范大学 2017
[4]《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与2012年版农业词语对比研究[D]. 陈聪.扬州大学 2016
[5]《本草纲目》木部名研究[D]. 李朵朵.华中科技大学 2016
[6]词的内部结构分析[D]. 方艳.苏州大学 2014
[7]《通雅》名物訓釋研究[D]. 柴潘虹.扬州大学 2014
[8]《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植物词研究[D]. 刘银玲.吉林师范大学 2012
[9]《尔雅》动植物名词的“同名异实”与“异名同实”现象研究[D]. 商思强.广西师范大学 2011
[10]两汉《诗纬》研究[D]. 刘明.河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5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185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