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烛”与CANDLE国俗语义的认知对比

发布时间:2021-06-16 18:43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英两种语言中“烛”和CANDLE的国俗语义。“烛”和CANDLE植根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源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义项的发展记录了社会文化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轨迹,从中可见社会文化的发展给语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发展的语言也透视了该民族的文化特色,显示了词汇与文化的渊源,从而体现词汇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共变。本文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希图揭示两种民族文化中存在的差异性。本文首先讨论两者的本义,借以作为国俗语义引申的基础,继而以原型范畴理论、理想化认知模式理论为依据展开对两者国俗语义义项的研究,包括其原型义项、引申义项、义项间的关系以及引申的方式。两者的对比不是在各义项之间进行点对点式的逐一剥离,而是根据实际研究出的引申路径进行路径间的串联和对比。因而本文的章节设置为:第一章是理论交待,包括国俗语义和理想化认知模式,将“烛”和CANDLE认为是多义词,从一词多义的角度建立其理论前提。第二章、第三章分别确立“烛”和CANDLE各引申义项并构建其引申网络,语料的选取来源于手头的语料库和数据库,涉及内容包括文学作品、古代典籍、民俗习惯、规章制度等等。第四章是对比两者的原型义项,“烛...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0.1 选题理由
    0.2 "烛"的研究概况
    0.3 本文的研究角度
第一章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1.1 范畴原型理论与多义词
    1.2 "烛"/CANDLE国俗语义的研究前提
        1.2.1 前提条件
        1.2.2 义项与文化制约
        1.2.3 文化义项划分的可行性
        1.2.4 国俗语义的引入
    1.3 国俗语义义项的划分
第二章 "烛"国俗语义的义项引申
    2.1 "烛"的本义
    2.2 "烛"的引申义项
        2.2.1 礼仪秩序
        2.2.2 神性光辉
        2.2.3 帝王之光
        2.2.4 奉献精神
        2.2.5 欢乐喜庆
        2.2.6 新婚燕尔
        2.2.7 孤寂冷清
        2.2.8 怀人感伤
        2.2.9 离愁别恨
        2.2.10 飘摇动荡
        2.2.11 时光流逝
        2.2.12 终结灭亡
        2.2.13 不知好歹
    2.3 "烛"国俗语义的引申网络
第三章 CANDLE国俗语义的义项引申
    3.1 CANDLE的本义
    3.2 CANDLE的引申义项
        3.2.1 上帝之光
        3.2.2 个人能力
        3.2.3 个人奉献
        3.2.4 主的关爱
        3.2.5 耶稣复活
        3.2.6 纪念亲友
        3.2.7 孤独沉默
        3.2.8 度量时间
        3.2.9 生命逝去
        3.2.10 神圣纯洁
        3.2.11 鸡毛蒜毛
    3.3 CANDLE国俗语义的引申网络
第四章 "烛"与CANDLE原型义项对比
    4.1 "烛"的原型与CANDLE的原型对比
        4.1.1 "烛"原型义项的确立
        4.1.2 "烛"双原型与CANDLE单原型
    4.2 "礼仪秩序"与"上帝之光"
        4.2.1 秩序性与普世性
        4.2.2 统一性与至高性
        4.2.3 自然性与创造性
第五章 "烛"与CANDLE词义引申路径对比(一)
    5.1 "帝王之光"、"上帝之光"及其引中
        5.1.1 神权与王权
        5.1.2 奉献精神
    5.2 关于婚姻的理解
第六章 "烛"与CANDLE词义引申路径对比(二)
    6.1 "孤寂冷清"、"主的关爱"及其引申
        6.1.1 "孤寂冷清"及其引申
        6.1.2 "上帝之光"及其引申
        6.1.3 孤独、怀人意识对比
    6.2 时光与生命
        6.2.1 "时光流逝"与"度量时间"
        6.2.2 "终结灭亡"与"生命逝去"
第七章 "烛"与CANDLE跨语言对比
    7.1 引申方式对比
        7.1.1 引申特点
        7.1.2 工作机制
        7.1.3 产生心理
    7.2 思维方式对比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型范畴与家族相似性范畴——兼谈原型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引发的争议[J]. 黄月华,左双菊.  语文研究. 2009(03)
[2]二胡曲《烛影摇红》的文化价值[J]. 林阳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7)
[3]国外多义性研究综观[J]. 张绍全.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9(S2)
[4]烛光灯影里的婉约词——论宋代婉约词中的烛意象[J]. 张潆文.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5]原型范畴理论的缺陷与不足[J]. 俞建梁,黄和斌.  外语学刊. 2008(02)
[6]语义、认知与识解[J]. 文旭.  外语学刊. 2007(06)
[7]一词多义现象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J]. 张金生,宋成方.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5)
[8]挑战George Lakoff——《隐喻、转喻及体验哲学:挑战认知语义学》介绍[J]. 李福印,张炜炜.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05)
[9]意象图示研究中的问题及最新成就综述[J]. 袁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08)
[10]“烛”词源考[J]. 张相平.  汉字文化. 2007(01)

博士论文
[1]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 刘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2]国俗语义的认知阐释[D]. 李莉.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英汉颜色词“yellow”与“黄”的异同及其文化内涵研究[D]. 周云芳.北京语言大学 2007
[2]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 赵丹.广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33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233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