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寶卷的音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1 21:01
本论文以河西寶卷为研究封象,通遇封搜集到的51種寶卷中的韻文和别字的分析研究,歸纳明清西北方音的聱、韻、调特點,揭示明清時西北方音的概貌;亚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探求西北方音從唐五代经宋、明清至于现代的发展與演燮。通遇封河西寶卷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以下语音现象:1.河西寶卷中有大量韻文和别字等音韻材料,这些音韻材料口语化强,地方色彩濃厚,很好地反映了明清時期西北方音的概貌。2.河西寶卷用韻比较自由,其韻文的用韻要比《廣韻》同用、獨用的规定宽泛得多,韻部明顯减少。3.河西寶卷所代表的明清西北方音聱母方面,存在:全濁馨母已经清化,全濁塞音、塞擦音、擦音聱母都清化为相同发音部位的清音,并且呈现出“平送仄不送”的规律。“非、敷、奉”三母已经合併,微母獨立。精组和見组不分,细音腭化现象明顯。喻母三、四等不分,影、疑、喻三母不分,泥母和来母不分,知组與照组不分。4.河西寶卷韻母分10部:陰聱韻7部(歌戈部、家麻部、焦模部、皆哈部、支微部、宵豪部、尤侯部),陽聱韻3部(江陽部、元覃部、东侵部)。麻韻三等字(如箭、爹、夜、些、野、斜、射、拾等)已经完全演燮为[e]、[ie]。陽聱韻主要元音鼻音化,鼻音韻...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河西寶卷的相关问题
1.1 寶卷
1.2 河西寶卷
第2章 河西寶卷押韻的内容及格式
2.1 河西寶卷押韻的内容
2.2 河西寶卷韻文的押韻格式
2.3 轉韻
第3章 河西寶卷的押韻部類
3.1 陰聲韻
3.2 陽聲韻
3.3 关于入聱韻的讨论
第4章 河西寶卷中異部相押现象分析
4.1 陰聱韻具部相押现象分析
4.2 陽聱韻異部相押现象分析
4.3 陰聲韻與陽聱韻相押
第5章 河西寶卷中異調相押现象分析
5.1 上去相押與"濁上變去"
5.2 平仄互押與"平聱似去"
5.3 舒入混押
第6章 河西寶卷中别字所反映的语音现象
6.1 河西寶卷中的别字
6.2 别字所反映的聱母现象
6.3 别字所反映的韻母现象
6.4 别字所反映的聲调现象
第7章 河西寶卷所反映的明清西北方音的特徵
7.1 河西寶卷所反映的明清西北方音
7.2 明清西北方音與《中原音韻》音系、《洪武正韻》音系的比较
7.3 小结
第8章 明清西北方音與唐五代、宋代以及现代西北方音的比较
8.1 明清西北方音與唐五代、宋代西北方音的比较
8.2 明清西北方音與现代西北方音的比较
8.3 结论
附录一 河西寶卷别字一览表
附录二 论文参考的寶卷目录
附录三 河西寶寶目录
参考文献
在讀期间发表的学術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诗中的别字异文研究——论五代西北方音的精见二系合流[J]. 丁治民,赵金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对河西宝卷中民间精神的认识[J]. 翟建红. 河西学院学报. 2008(04)
[3]《秦音》及清代方志中的甘肃方言[J]. 莫超. 河西学院学报. 2008(03)
[4]敦煌文献中的陇右方言[J]. 安忠义. 敦煌研究. 2008(03)
[5]河西宝卷——我国民间曲艺艺术瑰宝[J]. 张爱民.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2)
[6]朝鲜借音的韵母系统——与《切韵》及唐五代西北方音相比较[J]. 宋兆祥,郭敏.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11)
[7]甘肃汉语方言研究现状和分区[J]. 雒鹏. 甘肃高师学报. 2007(04)
[8]晋语的平声调及其历史演变[J]. 乔全生. 中国语文. 2007(04)
[9]《守温韵学残卷》反映的晚唐等韵学及西北方音[J].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0]S.2055所见的方音现象[J]. 徐朝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01)
博士论文
[1]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D]. 王新华.山东大学 2008
[2]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D]. 董建交.复旦大学 2007
[3]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 李建校.北京语言大学 2006
[4]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 张燕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河西宝卷音乐历史形态与现状[D]. 郇芳.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敦煌曲子词用韵研究[D]. 霍文艳.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白读层与宋代西北方音的比较研究[D]. 薛志霞.山西大学 2005
[4]敦煌变文的语音系统[D]. 杨同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89513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河西寶卷的相关问题
1.1 寶卷
1.2 河西寶卷
第2章 河西寶卷押韻的内容及格式
2.1 河西寶卷押韻的内容
2.2 河西寶卷韻文的押韻格式
2.3 轉韻
第3章 河西寶卷的押韻部類
3.1 陰聲韻
3.2 陽聲韻
3.3 关于入聱韻的讨论
第4章 河西寶卷中異部相押现象分析
4.1 陰聱韻具部相押现象分析
4.2 陽聱韻異部相押现象分析
4.3 陰聲韻與陽聱韻相押
第5章 河西寶卷中異調相押现象分析
5.1 上去相押與"濁上變去"
5.2 平仄互押與"平聱似去"
5.3 舒入混押
第6章 河西寶卷中别字所反映的语音现象
6.1 河西寶卷中的别字
6.2 别字所反映的聱母现象
6.3 别字所反映的韻母现象
6.4 别字所反映的聲调现象
第7章 河西寶卷所反映的明清西北方音的特徵
7.1 河西寶卷所反映的明清西北方音
7.2 明清西北方音與《中原音韻》音系、《洪武正韻》音系的比较
7.3 小结
第8章 明清西北方音與唐五代、宋代以及现代西北方音的比较
8.1 明清西北方音與唐五代、宋代西北方音的比较
8.2 明清西北方音與现代西北方音的比较
8.3 结论
附录一 河西寶卷别字一览表
附录二 论文参考的寶卷目录
附录三 河西寶寶目录
参考文献
在讀期间发表的学術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诗中的别字异文研究——论五代西北方音的精见二系合流[J]. 丁治民,赵金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对河西宝卷中民间精神的认识[J]. 翟建红. 河西学院学报. 2008(04)
[3]《秦音》及清代方志中的甘肃方言[J]. 莫超. 河西学院学报. 2008(03)
[4]敦煌文献中的陇右方言[J]. 安忠义. 敦煌研究. 2008(03)
[5]河西宝卷——我国民间曲艺艺术瑰宝[J]. 张爱民.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2)
[6]朝鲜借音的韵母系统——与《切韵》及唐五代西北方音相比较[J]. 宋兆祥,郭敏.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11)
[7]甘肃汉语方言研究现状和分区[J]. 雒鹏. 甘肃高师学报. 2007(04)
[8]晋语的平声调及其历史演变[J]. 乔全生. 中国语文. 2007(04)
[9]《守温韵学残卷》反映的晚唐等韵学及西北方音[J].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0]S.2055所见的方音现象[J]. 徐朝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01)
博士论文
[1]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D]. 王新华.山东大学 2008
[2]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D]. 董建交.复旦大学 2007
[3]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 李建校.北京语言大学 2006
[4]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 张燕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河西宝卷音乐历史形态与现状[D]. 郇芳.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敦煌曲子词用韵研究[D]. 霍文艳.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白读层与宋代西北方音的比较研究[D]. 薛志霞.山西大学 2005
[4]敦煌变文的语音系统[D]. 杨同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89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8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