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棋類詞彙研究 ——以古代圍棋象棋詞彙爲例
发布时间:2022-02-26 19:30
本文以古代棋類詞彙爲選題,以古代圍棋象棋詞彙爲研究對象,通過對文獻的搜集、整理、詞彙篩選等工作對棋類詞彙作窮盡性的調查,揭示棋類詞彙的整體面貌及其發展變化,展現棋類詞彙系統和漢語詞彙系統之間相互滲透的動態發展過程,“新詞不斷産生,舊詞不斷消亡”是詞彙系統發展的基本規律,棋類詞彙系統作爲漢語詞彙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同樣處於不斷變化和發展之中。棋類活動産生之後,相應的棋類詞彙不斷地産生與發展,漸而形成棋類詞彙系統。棋類詞彙中新造詞,有一般新造詞、比喻成詞、借代成詞、傳説與典故成詞等。而大部分棋類詞彙來源於漢語詞彙系統對棋類詞彙系統的滲透,這部分詞以比喻引申、借代引申、轉指引申、特指引申等方式滲透到棋類詞彙中。在不斷發展之中,部分棋類詞彙已棄置不用;另一部分延續使用,其中部分詞彙以直接及引申滲透、比喻滲透、泛化滲透等方式存留在漢語詞彙系統中。作爲漢語詞彙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漢語棋類詞彙系統可以反映漢語詞彙系統的一般規律。棋類詞彙語素間構成方式可分爲:聯合、限定、支配和補充等關係,部分棋類詞彙詞義并不是語素義的簡單相加,如雙音節詞彙由兩個語素義融合成詞義;三音節詞彙,先由兩個語素義融合再與另一語素...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 古代棋類詞彙與文獻記載
第二節 古代棋類活动研究現狀
第三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
第一章 古代棋類詞彙的概貌
第一節 古代圍棋象棋器具類詞彙
第二節 古代圍棋象棋行棋類詞彙
第三節 古代圍棋象棋局面及戰略類詞彙
第四節 古代棋手觀者及棋類格言諺語類詞彙
第五節 圍棋象棋古書、譜題名類詞彙
第二章 古代棋类詞彙的形成、發展探析
第一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形成
第二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發展
第三章 古代棋類詞彙的意義探析
第一節 棋子命名——以“炮”爲例
第二節 行棋詞彙——以“毅”爲例
第三節 棋局詞彙——以“目”“眼”爲例
第四章 古代棋類詞彙詞義及構成分析
第一節 古代棋類詞彙語素間的關係及詞彙構成
第二節 古代象棋、圍棋詞彙語素義和詞義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古代棋類語義取象和比喻模式探析
第五章 古代棋類詞彙中的形同異義及義同形異
第一節 古代圍棋象棋詞彙中的形同異義
第二節 古代圍棋象棋詞彙中的義同形異
第六章 古代棋類詞彙特點及文化分析
第一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特點探析
第二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文化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在讀期間相關成果發表情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说“炮”——以“炮烙”和“鞭炮”为例[J]. 周婷婷. 汉字文化. 2018(16)
[2]中国古代象棋考略[J]. 王乃明. 兰台世界. 2012(36)
[3]中日棋文化的启示[J]. 白鹿.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7)
[4]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比较分析[J]. 王晓鹏,王骄,徐心和,郑新颖.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5]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围棋与藏围棋[J]. 陈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6]“辛”字本义及从辛诸字从辛的理据[J]. 袁海林.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4)
[7]辛为凿具之说不可信[J]. 王玉堂. 湖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4)
[8]中国古代象棋史话[J]. 李松福. 北方棋艺. 1979(04)
本文编号:364498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 古代棋類詞彙與文獻記載
第二節 古代棋類活动研究現狀
第三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
第一章 古代棋類詞彙的概貌
第一節 古代圍棋象棋器具類詞彙
第二節 古代圍棋象棋行棋類詞彙
第三節 古代圍棋象棋局面及戰略類詞彙
第四節 古代棋手觀者及棋類格言諺語類詞彙
第五節 圍棋象棋古書、譜題名類詞彙
第二章 古代棋类詞彙的形成、發展探析
第一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形成
第二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發展
第三章 古代棋類詞彙的意義探析
第一節 棋子命名——以“炮”爲例
第二節 行棋詞彙——以“毅”爲例
第三節 棋局詞彙——以“目”“眼”爲例
第四章 古代棋類詞彙詞義及構成分析
第一節 古代棋類詞彙語素間的關係及詞彙構成
第二節 古代象棋、圍棋詞彙語素義和詞義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古代棋類語義取象和比喻模式探析
第五章 古代棋類詞彙中的形同異義及義同形異
第一節 古代圍棋象棋詞彙中的形同異義
第二節 古代圍棋象棋詞彙中的義同形異
第六章 古代棋類詞彙特點及文化分析
第一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特點探析
第二節 古代棋類詞彙的文化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在讀期間相關成果發表情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说“炮”——以“炮烙”和“鞭炮”为例[J]. 周婷婷. 汉字文化. 2018(16)
[2]中国古代象棋考略[J]. 王乃明. 兰台世界. 2012(36)
[3]中日棋文化的启示[J]. 白鹿.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7)
[4]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比较分析[J]. 王晓鹏,王骄,徐心和,郑新颖.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5]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围棋与藏围棋[J]. 陈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6]“辛”字本义及从辛诸字从辛的理据[J]. 袁海林.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4)
[7]辛为凿具之说不可信[J]. 王玉堂. 湖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4)
[8]中国古代象棋史话[J]. 李松福. 北方棋艺. 1979(04)
本文编号:3644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44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