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VP”和“VP+去”的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6 19:32
本文以第二语言学习者感到困惑的句式“去+VP”、“VP+去”为出发点,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探讨“去+VP”、“VP+去”的异同及演变,并将此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我们分析“去+VP”和“VP+去”中“去”的虚化过程,从根源上找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二者中的“去”都是以古代汉语的“离开义”作为起始义,随着“去”的广泛使用,“去”的意义开始虚化。“去+VP”中的“去”语义结构相对单一,除了传统意义上表示实义的离开义去1和表示趋向的目的义去2以外,当“去”失去趋向义,用在抽象动词后意义更加虚化时,“去”在去2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在句中的只是起连接和充足音节的作用,使句子表达更为流畅。这样“去+VP”中的“去”的虚化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去1(离开义)+VP→去2(目的意义)+VP→去3(助词,无实义)+VP。“VP+去”中“去”的虚化相对复杂,我们归纳出“VP+去”中“去”的虚化过程:实义动词“去”→表目的的“去”→表性质状态的“去”→助词“去”。其次,我们通过对“去+VP”和“VP+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去”与VP之间表示目的关系时二者可以互换。最后,我们并以此为切入点将“...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去+VP”和“VP+去”的本体研究综述
二、“去+VP”和“VP+去”的虚化过程
(一) “去+VP”中“去”的虚化
1. 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2. “去+VP”中“去”的虚化过程
(二) “VP+去”中“去”的虚化
1. 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2. “VP+去”中“去”的虚化过程
三、“去+VP”和“VP+去”的比较分析
(一) “去+VP”
1. “去”为实义动词
2. “去”与VP之间表示目的关系
3. “去”更加虚化
(二) “VP+去”
1. “去”为实义动词
2. “去”与VP之间表目的关系
3. 当“去”表示用来表示事情的性质状态,对VP进行补充说明
4. 当“去”完全虚化
四、“去+VP”和“VP+去”的教学策略
(一)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
(二) “去+VP”和“VP+去”的教学
1. 第一阶段
2. 第二阶段
3. 第三阶段
4. 第四阶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VP+去”格式与“去+VP”格式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 杨紫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06)
[2]也谈“VP+去”[J]. 贺洁.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3]语序重要[J]. 吴为章. 中国语文. 1995(06)
[4]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 戴浩一,黄河. 国外语言学. 1988(01)
[5]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J]. 陆俭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04)
本文编号:3644993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去+VP”和“VP+去”的本体研究综述
二、“去+VP”和“VP+去”的虚化过程
(一) “去+VP”中“去”的虚化
1. 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2. “去+VP”中“去”的虚化过程
(二) “VP+去”中“去”的虚化
1. 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2. “VP+去”中“去”的虚化过程
三、“去+VP”和“VP+去”的比较分析
(一) “去+VP”
1. “去”为实义动词
2. “去”与VP之间表示目的关系
3. “去”更加虚化
(二) “VP+去”
1. “去”为实义动词
2. “去”与VP之间表目的关系
3. 当“去”表示用来表示事情的性质状态,对VP进行补充说明
4. 当“去”完全虚化
四、“去+VP”和“VP+去”的教学策略
(一)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
(二) “去+VP”和“VP+去”的教学
1. 第一阶段
2. 第二阶段
3. 第三阶段
4. 第四阶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VP+去”格式与“去+VP”格式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 杨紫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06)
[2]也谈“VP+去”[J]. 贺洁.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3]语序重要[J]. 吴为章. 中国语文. 1995(06)
[4]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 戴浩一,黄河. 国外语言学. 1988(01)
[5]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J]. 陆俭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04)
本文编号:3644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4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