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语气词“呢、吧、吗”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语气词“呢、吧、吗”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疑问语气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留学生在使用疑问语气词时出现偏误的情况不在少数,甚至很多学生为避免出现偏误而在交际中采取回避的策略。本文通过两种方法,分别为问卷调查以及北语HSK动态语料库对留学生使用疑问语气词的偏误进行搜集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因“汉语水平”施教的教学策略,即对于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依照不同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疑问语气词的教学,并使用主观题型的练习方式进行巩固,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以及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疑问语气词,更好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释,疑问语气词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常常被对外汉语教师所忽视,这一部分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了选题的意义,通过疑问语气词教学策略的探究使留学生更好地运用疑问语气词进行交际。第二章对汉语疑问语气词系统进行了介绍,参照了以往学者的分析和论证结果,并结合疑问系统,对疑问语气词的用法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讨论。第三章在第一章疑问语气词用法探讨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该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分为客观题、主观题以及留学生日常使用疑问语气词情况的调查。通过有效问卷反馈的数据,分析出疑问语气词的教学中应当作为重点的部分。第四章通过对北语HSK动态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疑问语气词的偏误搜集、整理、分析,得出偏误的类型规律,分为汉语水平为初级以及汉语水平为中高级学生的偏误类型,总结出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第五章根据前文探讨的内容提出教学策略,主要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要加强疑问语气词作为本体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其次是因“汉语水平”施教的教学方式,最后,是主观题型的练习和巩固方式。三种教学策略结合,一方面从“教”的源头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从“学”的角度来达成学习目的。第六章“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简要总结和回顾,对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检讨和说明。
【关键词】:疑问语气词 偏误分类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步骤11-12
- 1.3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现状12-14
- 第2章 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概述14-20
- 2.1 疑问语气词的特点14
- 2.2 疑问语气词的用法分析14-20
- 2.2.1 疑问语气词的单独使用15
- 2.2.2 疑问语气词与疑问副词的搭配使用15-16
- 2.2.3 疑问语气词与疑问句系统16-20
- 第3章 留学生使用疑问语气词情况的调查20-26
- 3.1 疑问语气词调查问卷的主要形式20-21
- 3.2 疑问语气词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21-23
- 3.3 疑问语气词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23-26
- 第4章 留学生使用疑问语气词的偏误分析26-32
- 4.1 留学生使用疑问语气词的偏误情况26
- 4.2 留学生使用疑问语气词的偏误类型26-29
- 4.2.1 汉语水平为初级的学习者使用疑问语气词时的偏误27-28
- 4.2.2 汉语水平为中高级的学习者使用疑问语气词时的偏误28-29
- 4.3 产生偏误的原因29-32
- 4.3.1“教”的原因30
- 4.3.2“学”的原因30-32
- 第5章 疑问语气词的教学策略32-37
- 5.1 加强疑问语气词本体研究,改进教材相关内容设置32-33
- 5.2 因“汉语水平”施教的教学策略33-35
- 5.2.1 对初级班留学生的疑问语气词教学33-34
- 5.2.2 对中高级班留学生的疑问语气词教学34-35
- 5.3 主观题型练习的巩固方式35-37
- 第6章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艳;;贵州习水方言的疑问语气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2 彭莎;;也谈疑问语气词“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3 张纪浔;;表示疑问语气的终助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4期
4 黄倩芸;;浅析《论语》中的疑问语气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0期
5 侯菊梅;一组加强疑问语气的词[J];大学英语;1999年09期
6 白晓光,毛文莉;从日语陈述争论谈汉语疑问语气词的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3期
7 陈泽平;;北京话和福州话疑问语气词的对比分析[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8 江海燕;;疑问语气意义的两种表达途径[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2期
9 王树瑛;;再谈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10 江海燕;;语气词“吧”和疑问语气的传达[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丹宁;蔡莲红;;汉语疑问语气的声学特征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2 刘必善;;《论语》的句末语气词连用[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黄小平;;宁都客家话疑问语气系统略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熊子瑜;林茂灿;;语气词“maO”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婕;恩施方言句末疑问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铃玉;湖南安仁方言语气词研究及其语料库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习丹丹;河北唐山方言语气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鹤;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语气词“呢、吧、吗”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桢窈;日美留学生疑问语气词习得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钱成慧;平阳话的疑问语气词[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黄安妮;留学生疑问语气词习得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江瑜;日本留学生汉语疑问语气词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翩翩;武汉方言语气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靖;对韩疑问语气词“吧、呢、吗”的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语气词“呢、吧、吗”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