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语言学界一向重视动词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隐喻研究相之甚少,同样在俄语言学界对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隐喻分析也是寥寥无几。如今,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语义衍生不可或缺的手段,从隐喻角度对动词词汇语义进行分析,有助于对词汇全面认识,促进俄语教学,词典编纂和跨文化交际。本文通过理论结合相关具体语料,运用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进行界定与分类,通过对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的具体语料分析,对比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目标域,然后对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机制进行分析,并揭示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异同的原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俄汉两民族认知上的共性与个性。通过对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语学习者对隐喻的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 隐喻映射 隐喻机制 俄汉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5;H15
【目录】:
- 摘要7-8
- РЕФЕРАТ8-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本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一)隐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二)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二、研究目的12
- 三、研究意义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一)文献分析法12-13
- (二)归纳法13
- (三)义素分析法13
- (四)对比分析法13
- (五)实例分析法13
- (六)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法13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13-14
- (一)选题及研究视角创新13
- (二)研究内容创新13-14
- (三)语料创新14
- 本章小结14
- 注释14-15
- 第二章 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界定与分类15-35
- 一、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相关研究15
- 二、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界定15-16
- 三、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义素分析16-27
- (一)俄语表“上”义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义素分析17-20
- (二)汉语表“上”义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义素分析20-23
- (三)俄语表“下”义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义素分析23-25
- (四)汉语表“下”义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义素分析25-27
- 四、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分类27-34
- (一)俄汉语表“上”义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分类27-31
- (二)俄汉语表“下”义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分类31-33
- (三)俄汉语表“不定方向”义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分类33-34
- 本章小结34
- 注释34-35
- 第三章 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映射对比分析35-61
- 一、隐喻及动词隐喻概述35-36
- 二、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映射异同36-60
- (一)俄语表“趋近上”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37-39
- (二)汉语表“趋近上”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39-41
- (三)俄语表“接触”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41-43
- (四)汉语表“接触”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43-45
- (五)俄语表“添加”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45-46
- (六)汉语表“添加”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46-47
- (七)俄语表“行走踩踏”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47-48
- (八)汉语表“行走踩踏”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48-50
- (九)俄语表“趋近下”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50-52
- (十)汉语表“趋近下”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52-53
- (十一)俄语表“分离”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53-54
- (十二)汉语表“分离”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54-56
- (十三)俄语表“存在”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56
- (十四)汉语表“存在”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56-57
- (十五)俄语表“凹陷”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57-58
- (十六)汉语表“凹陷”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映射58-60
- 本章小结60
- 注释60-61
- 第四章 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的隐喻机制对比分析61-72
- 一、表“趋近上”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机制分析61-63
- 二、表“接触”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机制分析63-64
- 三、表“添加”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机制分析64-65
- 四、表“行走踩踏”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机制分析65-66
- 五、表“趋近下”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机制分析66-67
- 六、表“分离”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机制分析67-68
- 七、表“存在”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机制分析68-69
- 八、表“凹陷”义运动动词的隐喻机制分析69-70
- 本章小结70-71
- 注释71-72
- 第五章 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映射异同原因分析72-81
- 一、隐喻映射相同目标域下的认知共性阐释72-74
- 二、隐喻映射不同目标域下的认知差异性阐释74-78
- (一)思维方式及认知的不同74-75
- (二) 民族性格的不同75-77
- (三) 宗教信仰的不同77-78
- (四) 历史文化的不同78
- 本章小结78-79
- 注释79-81
- 结语81-83
- 参考文献83-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9-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晨华;;隐喻映射的认知差异文化根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赵思思;;动物歇后语中的隐喻映射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赵霞;尹娟;;中英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映射模式的比较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范雪艳;;隐喻映射机制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李文婷;;隐喻映射能力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6 张芳;;隐喻映射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张美君;;英汉“黑色”隐喻映射文化透视对比[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杨大磊;王胜美;;“前/后”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叶龙娣;;英汉“家”隐喻映射的文化对比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7期
10 曹雯雯;;英文经济报道中有关通货膨胀概念隐喻映射模式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丽娜;俄汉语腿部动作动词隐喻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国华;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吴智平;基于相似性的汉语隐喻映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陆静;基于原型理论的隐喻映射优先解读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俄汉语垂直方向类运动动词隐喻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6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