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口音对同声传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本文关键词:印度口音对同声传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愈发多样化的工作环境中,口音已成为译员几乎无法避免的关卡。本文旨在找到应对同声传译中以印度口音为主的一系列干扰因素的有效策略。本文实验包含两次实践。第一次实践确定同传中口音带来压力的原因。针对第一次实践的结果,作者制订一套初步应对策略,并用十五天的时间按照应对策略进行练习,为第二次实践做准备。第二次实践主要是为验证所拟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实践表明,口音之所以给译员带来压力,是因为听辨理解的过程耗费的精力较多,造成用于组织译文等环节的精力减少。根据第二次实践所取得的效果,若需为带口音的口译任务做准备,译员需提前熟悉相关口音,提前了解其发音特点,听相关语料熟悉口音,都将有所帮助。因为熟悉了口音之后,用于听辨理解的精力会有所减少,更多的精力将用于译语产出。此外,本文还对数字、语言能力、翻译技巧、协调能力和耐力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作者自身为今后的口译实践做好准备。
【关键词】:印度口音 同声传译 应对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59
【目录】:
- Abstract3-4
- 摘要4-5
- Acknowledgements5-6
- 致谢6-8
- Introduction8-10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0-16
- 1.1 Introduction to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10-12
- 1.2 Research of Impact of Accent on Interpretation12-13
- 1.3 Gile’s Model13-16
- Chapter 2 Indian English16-21
- 2.1 Vowels and Stress16-17
- 2.2 Consonants17-19
- 2.3 Intonation19-21
- Chapter 3 Case Study21-31
- 3.1 Design and Procedure of the Practices21-23
- 3.1.1 Background of the Case Study21
- 3.1.2 Practice Progress21-23
- 3.2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s23-31
- 3.2.1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First Practice23-27
- 3.2.2 Coping Strategies Based on First Practice27-29
- 3.2.3 The Second Practice29-31
- Conclusion31-33
- Bibliography33-35
- Appendix35-46
- Appendix 135-40
- Appendix 240-43
- Appendix 343-46
-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远宁;论同声传译的质量评估[J];求索;2003年04期
2 ;“伊战”报道中的同声传译[J];成才与就业;2003年19期
3 白纯;;同声传译的模式与技能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方克敏;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马丽丝;;基于关联交际的同声传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杜争鸣;孟祥春;;同声传译中的“等待”——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刘伟;;同声传译顺译与补充的互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12期
8 周青;;电视传媒中的同声传译[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刘佳;;同声传译中增补技巧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10 陈晓春;;同声传译的认知模式与技巧[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敏毅;;从信息结构看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邓岚;;浅谈顺句驱动在有稿同传和同声传译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杜文萍;;浅谈同声传译中的二效兼顾——效力与效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覃江华;;同声传译教材的编写:成绩与问题[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周密;张鹏;;探索同声传译的准备程度模型[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6 赵芳;;全球化与同声传译人才培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7 王继红;;同声传译的认知负荷模型[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彬;;同声传译模型教学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9 任雅婕;;同声传译的质量评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萍;;浅谈同声传译的训练方法[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同声传译是“语言金领”[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2 记者 殷斌;银川市首次引进“同声传译系统”[N];银川晚报;2011年
3 田冰;同声传译:21世纪头号紧缺人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顾育豹;同声传译人才奇缺[N];中国人事报;2003年
5 缪迅 褚宁;同声传译人才有“摇篮”[N];解放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梅志清 实习生 钱科宝 通讯员 孔晓明;千万元实验室打造同声传译人才[N];南方日报;2005年
7 ;培养同声传译拔尖人才 上外成立高级翻译学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罗亮亮 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同声传译员日薪12000元[N];深圳商报;2004年
9 陆静斐;上海首个同声传译基地建成 相关链接[N];文汇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丰捷;同声传译:期待传承与创新的教学突破[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琦璐;“听”“说”同步模式下的工作记忆与同声传译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勇;小议电视同声传译的质量评估及其标准[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肖立美;影响演讲翻译的因素及相关改善策略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孙玉翠;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建院五十周年庆典大会汉英同声传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4 唐雪娇;汉英同声传译中的问题类型及原因分析—一项基于学生译员和职业译员口译产出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5 陈晨;首届“多元文化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口译实践报告[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6 谭佳;汉英同声传译中的听译时差—一项对职业译员和口译学员同传表现的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7 李倩茹;论汉译俄会议口译译前准备[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赵晓琴;英汉同声传译中衔接策略应用的实验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玉;模拟同声传译实践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t喎,
本文编号:367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