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就”的义项设置及其在教材中的编排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13 18:16
汉语语法界对副词“就”的义项分类及释义并不统一,导致了对外汉语教材对“就”的分类和释义混乱。在“就”的释义方面,汉语语法界和对外汉语界对副词“就”的释义都将语境的意义和“就”的语义混淆在一起,且均割裂了“就”各个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在分析各种辞书中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中所提到的“就”的义项分类及释义的基础上,对“就”的义项设置和用法进行梳理总结,剔除语境对“就”的影响,力求揭示出“就”语义的本质,并重点探索“就”义项之间的联系,尝试着从现代汉语副词“就”的各个义项的内在联系来对副词“就”划分类别和释义。 副词“就”看似简单,是一个初级语法点,但义项繁多且每个义项使用频率和语用环境都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初级、中级甚至高级水平的学生均会出现偏误。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法点的设置和释义是否合理是极为关键的,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得结果。本文通过考察《汉语教程》、《博雅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当代中文》四部教材中对“就”的义项设置、编排、和例句设计情况,结合副词“就”的语义分析、偏误习得研究成果,探索对外汉语教教材中副词“就”的义项设置和释义及例句设置等存有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汉语语法界研究成果
1.2.2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副词"就"的研究成果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第2章 "就"的义项分析
2.1 就1:表示肯定和认同
2.1.1 就1a:用于表达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近
2.1.2 就1b:用于引出已知信息
2.1.3 就1c:用于表达肯定和坚持某一种目标
2.1.4 "A就A"格式
2.2 就2:表示对范围、数量的主观评价
2.3 就3:说话者认为发生得比预期得早或快
2.4 就4:起连接作用,强调时间/逻辑的紧密性
2.4.1 就4a:说话者认为两件事情紧接着发生
2.4.2 就4b:表示引出结果或结论
2.4.3 格式"一A就C"
2.5 结论
2.5.1 副词"就"各义项的语义和使用语境
2.5.2 现代汉语副词"就"义项之间的联系
第3章 教材中"就"的编排
3.1 教材的选择
3.2 教材中的义项编排分析研究
3.2.1 就1:表示认同和肯定语气
3.2.2 就2:表示限制范围
3.2.3 就3:说话者认为动作发生得早、快
3.2.4 就4:起连接作用,强调时间/逻辑的紧密性
3.3 结论
3.3.1 教材整体的问题
3.3.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4章 结语
4.1 总结
4.1.1 副词"就"各义项及互相之间的联系
4.1.2 教材整体的问题即建议
4.2 本文的局限
4.3 后续的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762142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汉语语法界研究成果
1.2.2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副词"就"的研究成果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第2章 "就"的义项分析
2.1 就1:表示肯定和认同
2.1.1 就1a:用于表达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近
2.1.2 就1b:用于引出已知信息
2.1.3 就1c:用于表达肯定和坚持某一种目标
2.1.4 "A就A"格式
2.2 就2:表示对范围、数量的主观评价
2.3 就3:说话者认为发生得比预期得早或快
2.4 就4:起连接作用,强调时间/逻辑的紧密性
2.4.1 就4a:说话者认为两件事情紧接着发生
2.4.2 就4b:表示引出结果或结论
2.4.3 格式"一A就C"
2.5 结论
2.5.1 副词"就"各义项的语义和使用语境
2.5.2 现代汉语副词"就"义项之间的联系
第3章 教材中"就"的编排
3.1 教材的选择
3.2 教材中的义项编排分析研究
3.2.1 就1:表示认同和肯定语气
3.2.2 就2:表示限制范围
3.2.3 就3:说话者认为动作发生得早、快
3.2.4 就4:起连接作用,强调时间/逻辑的紧密性
3.3 结论
3.3.1 教材整体的问题
3.3.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4章 结语
4.1 总结
4.1.1 副词"就"各义项及互相之间的联系
4.1.2 教材整体的问题即建议
4.2 本文的局限
4.3 后续的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762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6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