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文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5 17:58
章太炎先生著述《文始》,以声音为线索来推求语源,并勾勒汉语词族的面貌,对词语的同源现象多有发现。不仅留下了丰富的同源字语料,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创新,使后学甚受启发。因此本文选择《文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的解读和深入的考证,总结章太炎先生研究同源字的特色,以此展示《文始》的语源学研究价值。 本文基于汉语词汇系统性理论和汉语词汇发生与积累的阶段性理论,对《文始》的语源学观点和同源字语料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整理出较高反映章氏音转理论的字组一百六十四个。第一章作为绪论,明确本文运用描写、音转义通、平行互证、义素分析、历史比较等方法研究浙江图书馆刻印本《文始》。第二章致力于对章氏提出的初文与准初文、变易与孳乳、族等概念进行具体阐释,认为初文与准初文就是章氏所指的“语根”;变易与孳乳虽然分立,却存在交集;“族”不等于语族,应与“支族”相等。本文第三章具体分析章氏声韵体系,并引入郑张古音体系对其进行验证。本文第四章按照章氏《文始》的编排序目,重点从音义两方面对章氏同源字进行深入分析。综上,本文第五章得出如下结论:1、章氏造字法表现出“汉字造字层次”的文字学观点。2、章氏借用文字学孳乳、变易...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文始》概况及研究价值
1.2 关于本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2《文始》同源字的发生学分析
2.1 初文与准初文
2.2 孳乳与变易
2.3 族
3《文始》系联同源字的语音基础
3.1 《文始》声纽关系分析
3.2 《文始》韵部关系分析
3.3 章氏古音说与郑张古音体系
4《文始》同源体系
4.1 文始一·歌泰寒类
4.1.1 阴声歌部甲
4.1.2 阴声泰部乙
4.1.3 阳声寒部丙
4.2 文始二·队脂谆类
4.2.1 阴声队部甲
4.2.2 阴声脂部乙
4.2.3 阳声谆部丙
4.3 文始三·至真类
4.3.1 阴声至部甲
4.3.2 阳声真部乙
4.4 文始四·支清类
4.4.1 阴声支部甲
4.4.2 阳声清部乙
4.5 文始五·鱼阳类
4.5.1 阴声鱼部甲
4.5.2 阳声阳部乙
4.6 文始六·侯东类
4.6.1 阴声侯部甲
4.6.2 阳声东部乙
4.7 文始七·幽冬侵缉类
4.7.1 阴声幽部甲
4.7.2 阳声冬部乙
4.7.3 阳声侵部丙
4.7.4 阳声缉部丁
4.8 文始八·之蒸类
4.8.1 阴声之部甲
4.8.2 阳声蒸部乙
4.9 文始九·宵谈盍类
4.9.1 阴声宵部甲
4.9.2 阳声谈部乙
4.9.3 阳声盍部丙
5 关于《文始》的几点结论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始》与《成均图》韵转关系比较
附录二:《文始》字目
本文编号:3839080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文始》概况及研究价值
1.2 关于本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2《文始》同源字的发生学分析
2.1 初文与准初文
2.2 孳乳与变易
2.3 族
3《文始》系联同源字的语音基础
3.1 《文始》声纽关系分析
3.2 《文始》韵部关系分析
3.3 章氏古音说与郑张古音体系
4《文始》同源体系
4.1 文始一·歌泰寒类
4.1.1 阴声歌部甲
4.1.2 阴声泰部乙
4.1.3 阳声寒部丙
4.2 文始二·队脂谆类
4.2.1 阴声队部甲
4.2.2 阴声脂部乙
4.2.3 阳声谆部丙
4.3 文始三·至真类
4.3.1 阴声至部甲
4.3.2 阳声真部乙
4.4 文始四·支清类
4.4.1 阴声支部甲
4.4.2 阳声清部乙
4.5 文始五·鱼阳类
4.5.1 阴声鱼部甲
4.5.2 阳声阳部乙
4.6 文始六·侯东类
4.6.1 阴声侯部甲
4.6.2 阳声东部乙
4.7 文始七·幽冬侵缉类
4.7.1 阴声幽部甲
4.7.2 阳声冬部乙
4.7.3 阳声侵部丙
4.7.4 阳声缉部丁
4.8 文始八·之蒸类
4.8.1 阴声之部甲
4.8.2 阳声蒸部乙
4.9 文始九·宵谈盍类
4.9.1 阴声宵部甲
4.9.2 阳声谈部乙
4.9.3 阳声盍部丙
5 关于《文始》的几点结论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始》与《成均图》韵转关系比较
附录二:《文始》字目
本文编号:3839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83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