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6 07:11
持续性是动词、动词结构以及句子所陈述的情境的一种重要的事件性特征。具有这种性质的谓词结构所指称的事件在时间上可延展,即具有可以从内部进行观察的过程。由于谓词结构本身的事件性特征、不同语法体标记的选择、句子特殊的语义解读以及事件测量的不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持续性表达存在不同的语义类型,受制于迥异的语义机制。 本文着重分析了谓词结构的持续义表达的两种主要方式:进行体和时量结构。基于事件语义学对“体”(词汇体以及语法体)研究的丰富成果以及部分事件分解分析的思路,本文提出具有持续性的事件对应于时间轴都可以分解为若干的子事件,不同的谓词结构所指称的事件和其子事件在“整体-部分”关系上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针对不同的句法表达,我们提出四种不同的持续义:均质性持续、增长性持续、重复性持续和测量性持续。 均质性持续是指在持续过程中的每一个子事件(包括子状态)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它反映了“着”在表达持续义时所受到的限制。现代汉语有两个进行体标记“在”和“着”,长期以来基于“动态(‘在’)/静态(‘着’)”二元对立的语义解释(Li & Tompson 1981;Smith 1991;郭锐1993;戴耀...
【文章页数】:2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持续性
1.2.1 关于持续性
1.2.2 不同句法层的持续性
1.2.3 持续义表达的多种方式
1.3 论背景
1.3.1 体的研究
1.3.2 事件语义学
1.3.2.1 分解与组合
1.3.2.2 事件分解的两种方式
1.3.3 事件谓词分解
1.3.4 部分事件分解
1.4 主要结论
1.5 各章介绍
第二章 进行体研究中纠结的几个方面
2.1 引言
2.2 进行体的核心语义的争论
2.2.1 动态进行义
2.2.2 静态持续义
2.2.3 小结
2.3 形式语义学的刻画
2.3.1 非完整体悖论
2.3.2 基于时制逻辑的分析
2.3.2.1 Montague 1968
2.3.2.2 Bennett & Partee 1972/1978
2.3.2.3 Dowty 1977/1979
2.3.3 基于事件的分析
2.3.3.1 Landman 1992
2.3.3.2 Parsons 1990
2.3.4 基于部分-整体关系的代数结构分析
2.3.5 总结
2.4 现代汉语的进行体范畴
2.5 现代汉语的进行体标记
2.5.1 现代汉语有多少进行体标记
2.5.2 "正"不标记进行体
2.5.3 "呢"不是进行体标记
2.6 现代汉语有两个进行体标记:"在"和"着"
第三章 均质性持续:"在"和"着"的语义
3.1 引言
3.2 动态/静态二元对立的讨论
3.2.1 "动态/静态"的二元标杆
3.2.2 "着"的多义性分析
3.2.3 "着"有唯一的核心语义
3.2.4 功用角度的分析
3.2.5 小结
3.3 动词结构的均质性
3.3.1 文献中的均质性
3.3.2 形式语义学的分析
3.4 "动词+数量宾语"的进行体
3.4.1 "动词+数量宾语"的影响
3.4.2 "一+量+名"结构的解读
3.4.3 "同时进行义"解读
3.4.4 集合性解读和分配性解读
3.4.5 均质性和非终结性
3.4.5.1 Lin 2002的分析
3.4.5.2 语法体和词汇体的基本分野
3.4.5.3 "在"和"着"的辖域范围
3.4.5.4 小结
3.5 复合事件的进行体
3.5.1 动作和活动
3.5.2 复合事件
3.5.3 典型的例子
3.5.4 制作类动词结构
3.5.5 小结
3.6 连动结构中的"V着"
3.6.1 连动结构中的"着"和"在"
3.6.2 连动结构中"V着"的限制
3.6.2.1 "动词+数量宾语"的限制
3.6.2.2 均质性的静态解读
3.6.2.3 指称复合事件的谓词结构的限制
3.6.3 小结
3.7 存在句中的"V着"
3.7.1 动词的动态义和静态义
3.7.2 动态义的限制
3.7.3 存在句和隐现句
3.7.4 小结
3.8 结论
3.8.1 主要结论
3.8.2 均质性持续
3.8.3 形式语义刻画
第四章 增长性持续:动结式的进行体
4.1 瞬间动词的进行体
4.2 动结式在持续性上的内部差异
4.2.1 动结式结构的事件性分类
4.2.2 慢动作效应
4.2.3 动结式跟"在"和"着"的分布
4.3 分析思路
4.3.1 单一因素决定
4.3.2 本章的分析思路
4.4 动结式的事件性特征
4.4.1 两类结果结构
4.4.2 致使-结果分析
4.4.3 增长性分析
4.4.3.1 Rothstein 2003的分析
4.4.3.2 Wechsler 2005的分析
4.4.4 补语成分的语义
4.4.4.1 指称量级变化
4.4.4.2 指称事件
4.4.5 汉语动结式的事件性
4.5 动结式的进行体分析
4.5.1 研究对象
4.5.2 控制类动结式的进行体
4.5.2.1 典型的用于进行体的情况
4.5.2.2 相关论元指称对象的多种性质
4.5.2.3 不能用于进行体的情况
4.5.3 特殊赋格动结式的进行体
4.5.4 论元NP的影响
4.5.4.1 单复数特征的影响
4.5.4.2 抽象/具体对象的影响
4.5.4.3 不同性质的选择
4.5.5 小结
4.6 跟"着"共现的动结式
4.6.1 量级的变化
4.6.2 静态状态义
4.6.3 小结
4.7 结论
4.8 增长性持续
第五章 重复性持续:复数化事件的进行体
5.1 引言
5.2 问题
5.3 重复性语义解读
5.3.1 可重复事件的类型
5.3.1.1 通指性事件和偶发性事件
5.3.1.2 其他的语义限制
5.3.2 重复性解读对持续义表达的影响
5.3.2.1 单动作体动词
5.3.2.2 达成类动词
5.3.2.3 完结类动词结构
5.3.3 小结
5.4 名词论元的复数特征的影响
5.4.1 复数主语的影响
5.4.2 复数宾语的影响
5.4.3 完全重复和不完全重复
5.5 复数化事件的语义类型
5.5.1 语义参数
5.5.2 事件的持续和重复
5.5.3 重复性的副词成分
5.5.4 片段重复和事态重复
5.6 复数化事件和"着"
5.6.1 完全重复和"着"
5.6.1.1 瞬间性事件的重复发生和"着"
5.6.1.2 持续性事件的重复发生和"着"
5.6.1.3 表示程度变化
5.6.1.4 小结
5.6.2 不完全重复和"着"
5.6.2.1 复数主语和"着"
5.6.2.2 复数宾语和"着"
5.6.2.3 数量修饰语
5.6.2.4 小结
5.7 结论
5.7.1 复数化事件的进行体
5.7.2 重复性持续
5.7.3 复数化事件和动量结构
第六章 测量性持续:时量结构的语义(上)
6.1 引言
6.2 具体问题
6.2.1 不同句法位置上语义解读的同与异
6.2.2 事件计量的解读
6.2.3 持续义分析的另一个问题
6.2.4 小结
6.3 现有分析
6.3.1 语义特征分析
6.3.2 均质性限制
6.3.2.1 谓词结构和时间短语的选择关系
6.3.2.2 Lin 2008的分析
6.3.3 有界/无界分析
6.3.4 小结
6.4 事件测量和时量结构的语义
6.4.1 时间测量和事件测量
6.4.2 两种测量方式
6.4.3 时量结构的多种语义表现
6.4.3.1 动词前的时量结构
6.4.3.2 动词后的时量结构
6.4.3.3 小结
第七章 测量性持续:时量结构的语义(下)
7.1 时量结构的整体测量义
7.1.1 基本表现
7.1.2 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类别
7.1.2.1 终结性限制
7.1.2.2 非终结性的情况
7.1.3 整体测量的语义刻画
7.1.4 句法位置的不对称
7.1.5 小结
7.2 时量结构的部分测量义
7.2.1 基本表现
7.2.2 部分测量的语义刻画
7.2.3 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类别
7.2.3.1 状态类
7.2.3.2 动作类
7.2.3.3 达成类
7.2.3.4 完结类
7.2.3.5 重复性解读的情况
7.2.4 小结
7.3 事件测量和持续义
7.3.1 状态的持续
7.3.2 事件的持续
7.3.3 小结
7.4 时量结构的歧义分析
7.4.1 两种歧义类型
7.4.2 "了1"和"了2"的影响
7.4.2.1 两类看法
7.4.2.2 Liao 2005的分析
7.4.3 "了1"、"了2"和测量方式的选择
7.5 结论
7.5.1 基本结论
7.5.2 测量性持续
7.5.3 四类持续性语义
第八章 结论及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29298
【文章页数】:2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持续性
1.2.1 关于持续性
1.2.2 不同句法层的持续性
1.2.3 持续义表达的多种方式
1.3 论背景
1.3.1 体的研究
1.3.2 事件语义学
1.3.2.1 分解与组合
1.3.2.2 事件分解的两种方式
1.3.3 事件谓词分解
1.3.4 部分事件分解
1.4 主要结论
1.5 各章介绍
第二章 进行体研究中纠结的几个方面
2.1 引言
2.2 进行体的核心语义的争论
2.2.1 动态进行义
2.2.2 静态持续义
2.2.3 小结
2.3 形式语义学的刻画
2.3.1 非完整体悖论
2.3.2 基于时制逻辑的分析
2.3.2.1 Montague 1968
2.3.2.2 Bennett & Partee 1972/1978
2.3.2.3 Dowty 1977/1979
2.3.3 基于事件的分析
2.3.3.1 Landman 1992
2.3.3.2 Parsons 1990
2.3.4 基于部分-整体关系的代数结构分析
2.3.5 总结
2.4 现代汉语的进行体范畴
2.5 现代汉语的进行体标记
2.5.1 现代汉语有多少进行体标记
2.5.2 "正"不标记进行体
2.5.3 "呢"不是进行体标记
2.6 现代汉语有两个进行体标记:"在"和"着"
第三章 均质性持续:"在"和"着"的语义
3.1 引言
3.2 动态/静态二元对立的讨论
3.2.1 "动态/静态"的二元标杆
3.2.2 "着"的多义性分析
3.2.3 "着"有唯一的核心语义
3.2.4 功用角度的分析
3.2.5 小结
3.3 动词结构的均质性
3.3.1 文献中的均质性
3.3.2 形式语义学的分析
3.4 "动词+数量宾语"的进行体
3.4.1 "动词+数量宾语"的影响
3.4.2 "一+量+名"结构的解读
3.4.3 "同时进行义"解读
3.4.4 集合性解读和分配性解读
3.4.5 均质性和非终结性
3.4.5.1 Lin 2002的分析
3.4.5.2 语法体和词汇体的基本分野
3.4.5.3 "在"和"着"的辖域范围
3.4.5.4 小结
3.5 复合事件的进行体
3.5.1 动作和活动
3.5.2 复合事件
3.5.3 典型的例子
3.5.4 制作类动词结构
3.5.5 小结
3.6 连动结构中的"V着"
3.6.1 连动结构中的"着"和"在"
3.6.2 连动结构中"V着"的限制
3.6.2.1 "动词+数量宾语"的限制
3.6.2.2 均质性的静态解读
3.6.2.3 指称复合事件的谓词结构的限制
3.6.3 小结
3.7 存在句中的"V着"
3.7.1 动词的动态义和静态义
3.7.2 动态义的限制
3.7.3 存在句和隐现句
3.7.4 小结
3.8 结论
3.8.1 主要结论
3.8.2 均质性持续
3.8.3 形式语义刻画
第四章 增长性持续:动结式的进行体
4.1 瞬间动词的进行体
4.2 动结式在持续性上的内部差异
4.2.1 动结式结构的事件性分类
4.2.2 慢动作效应
4.2.3 动结式跟"在"和"着"的分布
4.3 分析思路
4.3.1 单一因素决定
4.3.2 本章的分析思路
4.4 动结式的事件性特征
4.4.1 两类结果结构
4.4.2 致使-结果分析
4.4.3 增长性分析
4.4.3.1 Rothstein 2003的分析
4.4.3.2 Wechsler 2005的分析
4.4.4 补语成分的语义
4.4.4.1 指称量级变化
4.4.4.2 指称事件
4.4.5 汉语动结式的事件性
4.5 动结式的进行体分析
4.5.1 研究对象
4.5.2 控制类动结式的进行体
4.5.2.1 典型的用于进行体的情况
4.5.2.2 相关论元指称对象的多种性质
4.5.2.3 不能用于进行体的情况
4.5.3 特殊赋格动结式的进行体
4.5.4 论元NP的影响
4.5.4.1 单复数特征的影响
4.5.4.2 抽象/具体对象的影响
4.5.4.3 不同性质的选择
4.5.5 小结
4.6 跟"着"共现的动结式
4.6.1 量级的变化
4.6.2 静态状态义
4.6.3 小结
4.7 结论
4.8 增长性持续
第五章 重复性持续:复数化事件的进行体
5.1 引言
5.2 问题
5.3 重复性语义解读
5.3.1 可重复事件的类型
5.3.1.1 通指性事件和偶发性事件
5.3.1.2 其他的语义限制
5.3.2 重复性解读对持续义表达的影响
5.3.2.1 单动作体动词
5.3.2.2 达成类动词
5.3.2.3 完结类动词结构
5.3.3 小结
5.4 名词论元的复数特征的影响
5.4.1 复数主语的影响
5.4.2 复数宾语的影响
5.4.3 完全重复和不完全重复
5.5 复数化事件的语义类型
5.5.1 语义参数
5.5.2 事件的持续和重复
5.5.3 重复性的副词成分
5.5.4 片段重复和事态重复
5.6 复数化事件和"着"
5.6.1 完全重复和"着"
5.6.1.1 瞬间性事件的重复发生和"着"
5.6.1.2 持续性事件的重复发生和"着"
5.6.1.3 表示程度变化
5.6.1.4 小结
5.6.2 不完全重复和"着"
5.6.2.1 复数主语和"着"
5.6.2.2 复数宾语和"着"
5.6.2.3 数量修饰语
5.6.2.4 小结
5.7 结论
5.7.1 复数化事件的进行体
5.7.2 重复性持续
5.7.3 复数化事件和动量结构
第六章 测量性持续:时量结构的语义(上)
6.1 引言
6.2 具体问题
6.2.1 不同句法位置上语义解读的同与异
6.2.2 事件计量的解读
6.2.3 持续义分析的另一个问题
6.2.4 小结
6.3 现有分析
6.3.1 语义特征分析
6.3.2 均质性限制
6.3.2.1 谓词结构和时间短语的选择关系
6.3.2.2 Lin 2008的分析
6.3.3 有界/无界分析
6.3.4 小结
6.4 事件测量和时量结构的语义
6.4.1 时间测量和事件测量
6.4.2 两种测量方式
6.4.3 时量结构的多种语义表现
6.4.3.1 动词前的时量结构
6.4.3.2 动词后的时量结构
6.4.3.3 小结
第七章 测量性持续:时量结构的语义(下)
7.1 时量结构的整体测量义
7.1.1 基本表现
7.1.2 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类别
7.1.2.1 终结性限制
7.1.2.2 非终结性的情况
7.1.3 整体测量的语义刻画
7.1.4 句法位置的不对称
7.1.5 小结
7.2 时量结构的部分测量义
7.2.1 基本表现
7.2.2 部分测量的语义刻画
7.2.3 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类别
7.2.3.1 状态类
7.2.3.2 动作类
7.2.3.3 达成类
7.2.3.4 完结类
7.2.3.5 重复性解读的情况
7.2.4 小结
7.3 事件测量和持续义
7.3.1 状态的持续
7.3.2 事件的持续
7.3.3 小结
7.4 时量结构的歧义分析
7.4.1 两种歧义类型
7.4.2 "了1"和"了2"的影响
7.4.2.1 两类看法
7.4.2.2 Liao 2005的分析
7.4.3 "了1"、"了2"和测量方式的选择
7.5 结论
7.5.1 基本结论
7.5.2 测量性持续
7.5.3 四类持续性语义
第八章 结论及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29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92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