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顺应: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
本文关键词:动态顺应: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顺应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本文尝试重新解读顺应论对翻译活动的特殊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阐述顺应论的内涵,然后从顺应论的四个分析维度出发探讨顺应论对翻译的特殊启示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制约问题。顺应论突出译者的主体性,而动态顺应既是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关键词】: 翻译研究 顺应论 动态顺应 译者主体性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传统的翻译理念强调译者忠实于原文的责任,而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肯定(如何自然/李捷,2012;伍小君,2014;谢天振,2014)。在提倡译者发挥其主体性的同时,原文是翻译活动的根本和基础这一点同样不容置疑。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颖频;滕硕;;顺应论视角下的汉语文化元素德译探讨[J];德语人文研究;2014年01期
2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外语研究;2005年04期
3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外语学刊;2002年03期
4 王颖频;许晓;;动态顺应与翻译——以文化因素的翻译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伍小君;;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外语学刊;2014年06期
6 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7 何自然;李捷;;翻译还是重命名——语用翻译中的主体性[J];中国翻译;2012年01期
8 叶苗;;从顺应论看应用翻译异化观——基于《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英译个案的研究[J];中国外语;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艳;;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交际语境的顺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杨司桂;冉隆森;;从顺应理论看旅游景点翻译的变通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黄琦;;文化语境顺应与模糊语词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王昌玲;;意象扭曲的语用顺应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余欢;;从动态顺应论看文化语境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胡桦;;顺应论视角下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吴章玲;;漫谈商标汉译中的文化顺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苏怡;;从顺应论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朱伟利;;浅析顺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贾春艳;;从顺应角度看散文英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颜莉艳;;从顺应论的角度看诗歌翻译——以歌德“mignon”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王立欣;翻译标准自动量化方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宋志平;选择与顺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曾文雄;翻译的文化参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9 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赖yN华;口译动态RDA模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晴;从顺应论角度看双关广告语的翻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潘倩景;从文化顺应角度探索品牌名称的翻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进;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刘姥姥话语英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肖光亮;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戈芮卿;委婉语的翻译中的顺应论:《红楼梦》个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芳芳;顺应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洵;顺应论视角下《道德经》的翻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熊艳萍;顺应论视角下中英文商业广告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贾文波;;从关联论视角看应用翻译[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康志洪;人、地名翻译——跨语种的重新命名[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4期
4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外语研究;2005年04期
5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外语学刊;2002年03期
6 李洪儒;;疑问话语间接意向的推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11)[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7 李明清;;释义理论的语言哲学诠释——语言哲学的新增长点[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8 柳晓辉;;译者主体性的语言哲学反思[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9 宫军;;元话语研究:反思与批判[J];外语学刊;2010年05期
10 许学征;著作等身,风范传世——忆我国著名翻译家许崇信先生[J];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万辉;从译者主体性看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之不足[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徐曼玲;;试论译者主体性对文本的诠释[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雅琳;;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时的彰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侯林平;姜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马瑞香;;关联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讨[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周景刚;;译者主体性刍议[J];科技信息;2006年03期
7 薛莉;;译者主体性的思考[J];经济师;2007年07期
8 张东秋;;翻译标准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海红;;试论有限的译者主体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1期
10 刘书梅;;从翻译审美看译者主体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龚贻娇;;译者主体性视角下《三字经》英译对比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6 曾静;;从《许三观卖血记》法译本看译者主体性的彰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8 刘燕萍;;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法国中尉的女人》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柏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浅析意识形态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刘怡;从夸张修辞格的处理谈译者主体性发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杨琳娜;顺应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李慧玲;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魏鸿玲;译者主体性在林语堂汉译英作品中的体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沈玉柱;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王倩;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有意误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陈逢丹;接受美学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10 程孟利;不同范式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动态顺应: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0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