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地名文化的视角看粤西吴川人和海南临高语族群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01 12:32

  本文关键词:从地名文化的视角看粤西吴川人和海南临高语族群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地名文化 吴川人 临高语族群 关系


【摘要】:本文以粤西吴川人和海南临高语族群所在的吴川和临高两地的地名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到粤西和海南其他地区的部分地名内容,运用地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关于地名文化研究的理论指导进行田野调查。以田野调查和文献史料记载为基础,全文分五章进行阐述。第一章介绍选题的缘起、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和第三章从地名的语言结构(语言成分、语音特点、命名方式、通名分析、专名研究)和文化内涵(一般的文化内涵、特有的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分别对吴川和临高两地的地名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吴川和临高两地的地名蕴含着各自的特征。第四章将两地的地名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后,发现两地都共同存在着古越语地名。再从地名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方面分析两地的古越语地名,发现两者的语言底层同为古越语,两地都存在带有梅(美或枚)、那(多、和、罗、田)、博、调、覃字的地名,甚至粤西和海南其他地区也有此类地名,以此可以看出海南临高语族群从粤西迁徙到海南临高的路径。同时,两地地名都反映出古越人以动物为崇拜对象的图腾文化,反映了当地物产的丰富,当地宗族姓氏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多民族共存的历史和现状。此外,从民族发展方面和史料记载两方面,可以看出吴川和临高两地原住先民实际是属于古越族的后裔,两地族源相同,可以推论为俚人的后代。第五章进行总结:从粤西吴川人和海南临高语族群所在的吴川和临高的地名、吉兆话和临高语的关系、两地考古、民间信仰等研究现状来看,两者在原有的语言和文化底层基础上,发展形成各自的文化内涵。但可以肯定他们走的是一条同源异流嬗变道路,其族源根源和文化内涵都在大陆,都同属百越民族。
【关键词】:地名文化 吴川人 临高语族群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第一节 选题缘起10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10-11
  • 一、 理论意义10-11
  • 二、 现实意义11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1-23
  • 一、 地名相关概念研究11-13
  • 二、 少数民族语地名研究13-16
  • 三、 吴川和临高地名的研究现状16-23
  • 第四节 研究方法23-24
  • 第二章 吴川地名文化研究24-45
  • 第一节 吴川地名的语言结构24-38
  • 一、 吴川地名的语言成分24-26
  • 二、 吴川地名的音节特点26-27
  • 三、 吴川地名的命名方式27-30
  • 四、 吴川地名的通名分析30-36
  • 五、 吴川地名的专名研究36-38
  • 第二节 吴川地名的文化意蕴38-45
  • 一、 吴川地名一般的文化内涵38-42
  • 二、 吴川地名特有的文化内涵42-45
  • 第三章 临高地名文化研究45-62
  • 第一节 临高地名的语言结构46-56
  • 一、 临高地名的语言成分46
  • 二、 临高地名的音节特点46-47
  • 三、 临高地名的命名方式47-48
  • 四、 临高地名的通名分析48-54
  • 五、 临高地名的专名研究54-56
  • 第二节 临高地名的文化意蕴56-62
  • 一、 临高地名一般的文化内涵56-58
  • 二、 临高地名特有的文化内涵58-62
  • 第四章 吴川与临高地名文化的比较研究62-82
  • 第一节 两地地名的语言结构63-77
  • 一、 两地地名的语言成分63
  • 二、 两地地名的音节特点63
  • 三、 两地地名的语用研究63-66
  • 四、 两地地名的命名方式66
  • 五、 两地地名的通名分析66-75
  • 六、 两地地名的专名研究75-77
  • 第二节 两地地名的文化意蕴77-82
  • 一、 两地地名一般的文化内涵77-79
  • 二、 两地地名特有的文化内涵79-82
  • 第五章 结论82-90
  • 第一节 结论82-83
  • 第二节 从考古、信仰及风俗等方面看粤西吉兆人与海南临高语族群的关系83-88
  • 一、 铜鼓的考古发现83-85
  • 二、 民间信仰的传承85-86
  • 三、 相同的风俗习惯86-88
  • 第三节 不足88
  • 一、 资料收集不全面88
  • 二、 田野调研不全面88
  • 三、 研究结论不深入88
  • 第四节 建议88-90
  • 参考文献90-99
  • 附录99-111
  • 致谢111-11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2-113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113-1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敏;“临高人”——百粤子孙的一支[J];民族研究;1981年04期

2 詹慈;试论海南岛临高人与骆越的关系[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3 马加林;临高民歌格律初探[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4 陈江;海南岛“临高人”族源族属之我见[J];东南文化;1987年03期

5 刘剑三;;海南临高话汉字音[J];海南师院学报;1993年03期

6 符昌忠;;我为何倡议临高学研究[J];神州民俗(通俗版);2014年01期

7 许潇尹;;海南临高渔歌“哩哩美”原生态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大跃进中的临高妇女[J];中国水产;1958年09期

9 莫祖禧;;“临高人”进居海南岛时代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02期

10 雪儿;;临高渔歌[J];新东方;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国祥;;浅谈临高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海南省药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乐明 通讯员 黄朝阳;文体舞台演绎活力临高[N];海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红 李关平 特约记者 陈朝辉;临高在夯实基础中快步前行[N];海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勇 特约记者 陈朝辉 通讯员 符志成;临高征集“临高名片”[N];海南日报;2010年

4 陈文成;海南临高支行服务大客户增存获突破[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5 记者 丁静 王勇 通讯员 符启承;临高16座公厕投入使用[N];海南日报;2011年

6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王勇;海南“临高人”的族源及迁徙路径[N];海南日报;2011年

7 记者 赵叶苹 张玉洁;临高:中学生迟到被老师扇耳光跳楼摔断腰[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本报记者 周发源 刘泽林;崛起在琼岛西部[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陈超 孙乐明 陈朝辉;18项目填补临高多项空白[N];海南日报;2007年

10 陈超邋通讯员 吴孝俊 特约记者 陈朝辉;临高投入千万元推动农机化[N];海南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花;临高话量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进荣;从地名文化的视角看粤西吴川人和海南临高语族群的关系[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604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04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