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说X(也)不X”框式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22:03

  本文关键词:“说X(也)不X”框式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说X(也)不X 语义分析 句法功能 语用价值 对举格式


【摘要】:现代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框式结构“说X(也)不X”,如“说好也不好”。本文将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在对该结构的特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说X(也)不X”的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价值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与分析,由于“说X(也)不X”经常以“说X(也)不X,说Y(也)不Y”的对举形式呈现,文章最后一部分又对对举格式进行了探讨。本文对“说X(也)不X”框式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结合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描写方法,对“说X(也)不X”结构的各个构件以及构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说”有半虚化的情况;“X”可以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且同一词类下前后两个“X”的语义特点也有所不同;“也”在该结构中表示类同、表示关联兼表委婉语气。由于“X”的不同,该结构的构式义也会随之改变。“X”为形容词时,有的表示出现“不X”的状态或情况是情有可原的、有根据的、可以解释的;有的则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产生“X”和“不X”两种结果;对举时则表示一种尴尬的中间状态。“X”为动词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当“X”为动作性动词时往往表达一种嗔怪、埋怨、不满甚至指责之意;“X”为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时,不表示嗔怪、埋怨和不满,而是与“X”为形容词时的构式义相似。根据考察,“说X(也)不X”结构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除充当谓语、补语和定语外,还可以独立成句和充当复句中的分句。作为框式结构的“说X(也)不X”有较高的语用价值,在语篇运用中具有突显句子焦点的功能,并且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形式,传达丰富的内容和情感。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达到“反预期”的效果。由于汉民族“中庸”文化的影响,在阐述自己观点或评价他人观点时,“说X(也)不X”结构常常遵循“礼貌原则”最后,将“说X(也)不X”的常用变式“说X(也)不X,说Y(也)不Y”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研究。分析了X、Y的语义类型,X、Y语序的优选性,临时换位机制的语用动因,对举式的语义情况以及对举式的变换形式,进而总结出对举格式出现的民族心理机制。
【关键词】:说X(也)不X 语义分析 句法功能 语用价值 对举格式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7
  • 0.1 研究范围的界定11-13
  • 0.2 相关研究综述13-15
  • 0.2.1 对框式结构的研究13-14
  • 0.2.2 对“说X(也)不X”结构的研究14-15
  • 0.3 研究目的和意义15
  • 0.4 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15-17
  • 0.4.1 理论和方法15-16
  • 0.4.2 语料来源16-17
  • 1 “说X(也)不X”的内部构成分析17-30
  • 1.1 对常项“说”的考察17-19
  • 1.1.1 “说”的演变17-18
  • 1.1.2 格式中的“说”18-19
  • 1.1.3 “说”的语法化动因19
  • 1.2 对添加项“也”的考察19-20
  • 1.2.1 表类同19-20
  • 1.2.2 表关联兼表委婉语气20
  • 1.3 对常项“不”的考察20-21
  • 1.3.1 “不”的主观性否定20-21
  • 1.3.2 “不”的连续性否定21
  • 1.4 变项“X”的选择机制21-27
  • 1.4.1 “X”的音节特征21-23
  • 1.4.2 “X”的语法性质23-27
  • 1.5 前后“X”的语义特点比较27-29
  • 1.5.1 “X”为动词27-28
  • 1.5.2 “X”为形容词28
  • 1.5.3 “X”为名词28-29
  • 1.6 本章小结29-30
  • 2 “说X(也)不X”的语义分析30-38
  • 2.1 “说X(也)不X”的语义关系30-31
  • 2.1.1 轻转折关系30
  • 2.1.2 重转折关系30-31
  • 2.2 “说X(也)不X”的构式义分析31-35
  • 2.2.1 “X”为形容词的构式义31-33
  • 2.2.2 “X”为动词的构式义33-35
  • 2.2.3 “X”为名词的构式义35
  • 2.3 “说X(也)不X”的“非积极”倾向35-37
  • 2.3.1 贬义35-36
  • 2.3.2 中性36-37
  • 2.4 本章小结37-38
  • 3 “说X(也)不X”的句法功能38-42
  • 3.1 充当谓语38
  • 3.2 充当定语38-39
  • 3.3 充当补语39
  • 3.4 单独成句39-40
  • 3.5 充当复句的分句40-41
  • 3.6 本章小结41-42
  • 4 “说X(也)不X”的语用解释42-50
  • 4.1 “说X(也)不X”的表达特征42-45
  • 4.1.1 语篇环境42-43
  • 4.1.2 焦点表述43-45
  • 4.2 “说X(也)不X”的语用原则45-48
  • 4.2.1 主观情态45-46
  • 4.2.2 反预期性46-48
  • 4.2.3 礼貌原则48
  • 4.3 本章小结48-50
  • 5 对举式“说X(也)不X,说Y(也)不Y”50-60
  • 5.1 对X、Y的考察50-53
  • 5.1.1 X、Y的语义类型50-51
  • 5.1.2 X、Y语序的优选性51-53
  • 5.2 “说X(也)不X,说Y(也)不Y”的语义倾向53-55
  • 5.2.1 语义倾向“不Y”53
  • 5.2.2 语义倾向“不X”53-54
  • 5.2.3 语义倾向不明显54-55
  • 5.3 “说X(也)不X,说Y(也)不Y”的变式55-57
  • 5.4 对举格式的生成机制57-58
  • 5.4.1 对举格式生成的民族心理机制57-58
  • 5.4.2 对举格式生成的形式机制58
  • 5.5 本章小结58-60
  •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明;邵敬敏;;“说X(也)不X”的主观情态义及其方法论思考[J];语言科学;2015年05期

2 任莹;;“说X(也)不X”构式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3 彭小球;钟应春;;“N不N”与“V不V”“A不A”结构的比较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4期

4 潘晓军;;“说V就V”的表达功能及虚化发展[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5 甘莅豪;;“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基于认知与语用的分析[J];修辞学习;2008年02期

6 罗志春;;“说”的语法化:由动词到词内成分[J];茂名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丁雪欢;;“什么X不X(的)”格式的否定意义及功能[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8 赵询思;;“说”一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虚化情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9 张谊生;;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J];中国语文;2006年02期

10 吴福祥;;试说“X 不比 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哲;“说X就X”格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邹佩佚;《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形容词的配例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赵妍妍;“V不V”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旭方;汉语固定格式个案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杜鹃;现代汉语“不X不Y”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11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1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