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合音新词语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02 23:15
本文关键词:网络合音新词语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合音新词语 语法功能 语用功能 流行动因
【摘要】:网络合音新词语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网络流行词语,无论是在网络交际还是网络传播中均运用广泛。这类网络流行词语虽数量有限,但是使用频率高,尤其是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标题中频繁出现。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可以说是网络热点的风向标,其对于网络合音新词语的青睐,一方面反映了网络合音新词语较高的流行度、关注度、接受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网络合音新词语所具有的传播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首先对网络合音新词进行界定,其次,从语音合成特征、结构类型特征、汉字来源特征、缩略特征、非凝固性特征五个方面探究网络合音新词的内部构成特征。最后,从网络合音新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两方面分析网络合音新词的外部功能特征。第三部分主要从网络语境的开放性、网络传播群体的叛逆性、网络合音新词的附加情态意义三个方面分析网络合音新词的语用功能。第四部分主要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方言的影响两方面,对网络合音新词的产生动因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第五部分主要对最具典型性、代表性,使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的两个网络合音短语的语法功能及语用功能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清晰地展现网络合音短语在语法功能及语用功能方面的独特之处。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网络语言内部的系统性,虽然网络语言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语言规则的突破,但并非完全无视传统语言规则,杂乱无章,网络合音新词语即是如此。同时指明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网络合音新词语 语法功能 语用功能 流行动因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一章 绪论6-9
- 1.1 研究缘起6-7
- 1.2 研究现状7
- 1.3 研究意义7-8
- 1.4 研究方法8-9
- 1.5 语料来源9
- 第二章 网络合音新词9-19
- 2.1 网络合音新词的定义9-10
- 2.2 网络合音新词的内部构成特征10-16
- 2.2.1 网络合音新词的语音合成特征10-12
- 2.2.2 网络合音新词的结构类型与内部层次特征12-13
- 2.2.3 网络合音新词的汉字来源特征13-15
- 2.2.4 网络合音新词的缩略特征15
- 2.2.5 网络合音新词的非凝固性特征15-16
- 2.3 网络合音新词的外部功能特征16-19
- 2.3.1 网络合音新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16-18
- 2.3.2 词与词的组合能力18-19
- 第三章 网络合音新词的语用功能分析19-23
- 3.1 理论依据19
- 3.2 网络语境的开放性与网络合音新词的流行性19-20
- 3.3 网络传播群体的叛逆性与网络合音新词的创新性20
- 3.4 网络合音新词的附加情态意义20-23
- 3.4.1 辅助性交际信息20-21
- 3.4.2 网络文字通讯局限性21
- 3.4.3 网络合音新词的情态意义21-23
- 第四章 网络合音新词的产生动因23-27
- 4.1 语言的经济原则影响下产生的网络合音词23-24
- 4.1.1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23
- 4.1.2 语言表达上的经济性与语言理解上的经济性23-24
- 4.1.3 网络合音新词表达上的经济性24
- 4.1.4 网络合音新词理解上的经济性24
- 4.2 方言影响下产生的网络合音新词24-27
- 4.2.1 网络合音新词的卷舌音“去卷舌化”现象的方言依据24-25
- 4.2.2 台湾腔语音特点影响下的网络合音新词25-26
- 4.2.3 方言“哒”影响下的网络合音语气词“哒”26-27
- 第五章 典型网络合音短语分析27-30
- 5.1 你造吗28-29
- 5.2 我宣你29-30
- 结语30-32
- 参考文献32-3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4-35
- 致谢35-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静仪;合音字浅探[J];齐鲁学刊;1993年04期
2 王晓庆;;沙河方言的合音现象探讨[J];邢台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孙永根;“这、那、哪”的两种读音[J];汉语学习;1982年03期
4 吴启禄;;仙游方言的六个合音字[J];语言研究;1992年02期
5 傅定淼;反切源于合音新证[J];贵州文史丛刊;1996年02期
6 杨碧珠;古田方言否定词语合音现象初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6期
7 孙红举;;论汉语合音现象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卢冀峰;吴艳丽;;浅议合音字[J];语文学刊;2010年02期
9 王从;“合音”与“长言”——语言中一种有趣的现象[J];阅读与写作;1995年01期
10 孙立新;;关中方言“人家”的合音及其用法[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高刚;用党性和人民性唱响时代合音[N];辽宁日报;2013年
2 李娜;“双音”二胡 天韵动人[N];珠海特区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荣;凤庆方言合音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张肖艺;网络合音新词语探析[D];青岛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11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