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侦查讯问中打断现象的多模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6:15

  本文关键词:侦查讯问中打断现象的多模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侦查讯问 打断 言思情貌整一原则 贴真建模


【摘要】:侦讯问答属于典型的机构性话语,具有明确的任务导向性,其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讯问中的问和答来实现。然而侦查员与嫌疑人的问答互动并不总是严格的符合话轮替换规则,而是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打断现象。事实上这不仅符合日常口语交际的特点,同时也是参与侦查讯问会话主体为了达到机构目的所采用的策略与手段。本文突破性的尝试运用言思情貌整一原则和多模态语料库语言学中贴真建模的研究方法对打断现象做全方位的描写与分析,力求还原言语交际的原貌,进而揭示打断现象在侦查讯问这一机构性话语中的内在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侦查员做出的不同打断类型中,嫌疑人被打断时在言、思、情、貌这四方面的多模态特征几乎各不相同。只有在索取信息型、改变话题型和修补型这三种主要打断类型中,存在若干共同点。在嫌疑人做出的两种打断类型中,彼此之间的多模态特征差异则更为明显和复杂。在打断数量比例方面,侦查员做出的七种打断类型几乎各不相同。统计表明,任一打断类型的数量在打断总量中所占比例与其获取信息的效度和能力成正比。而嫌疑人做出的两种打断类型则在数量与频率上相差不大。在打断反应方面,由侦查员做出的打断类型,尤其是在索取信息型、修补型以及改变话题型这三种主要打断类型中,被打断后嫌疑人的应答/应对选择大致相同。但在剩余的四种打断类型中,被打断后的嫌疑人的应答/应对选择则各自不同。而在嫌疑人做出的打断类型中,侦查员被打断后所作出的言语行为主要由嫌疑人的打断目的决定。最后,在打断效果方面,文章认为侦查员做出的三种主要打断类型即索取信息型、修补型和改变话题型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效果上均达到了预期的标准。虽然在打断效果上存在些许差异,但考虑到各自不同的打断功能和目的,三者缺一不可,并均为侦讯工作的顺利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上,本文深入的分析归纳了侦讯问答互动双方在不同打断类型中的多模态特征,揭示了交际双方的潜在目的与动机,并为侦查讯问提供了有效的打断策略。
【关键词】:侦查讯问 打断 言思情貌整一原则 贴真建模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3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0-12
  • 第二节 研究问题12-13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13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语料13-15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5-24
  • 第一节 打断概念界定15-20
  • 一、打断的定义15-16
  • 二、话轮、话轮转换规则与打断16-17
  • 三、打断与重叠17-18
  • 四、打断的分类18-20
  • 第二节 打断现象研究现状20-23
  • 一、国外研究现状20-21
  • 二、国内研究现状21-23
  • 本章小结23-24
  • 第二章 理论基础24-34
  • 第一节 会话分析24-27
  • 一、概述24-25
  • 二、语料观与转写体系25
  • 三、基本假设25-26
  • 四、语境观26-27
  • 第二节 言思情貌整一原则27-28
  • 一、概述27
  • 二、研究方法27-28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模型28-33
  • 一、建模对象29
  • 二、语料切分标准29-30
  • 三、标注方案30-33
  •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嫌疑人作为被打断者时的多模态特征34-119
  • 第一节 索取信息型打断34-68
  • 一、开放性问话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35-57
  • 二、封闭性问话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57-68
  • 第二节 改变话题型打断68-84
  • 一、开放性问话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68-78
  • 二、封闭性问话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78-84
  • 第三节 修补型打断84-100
  • 一、开放性问话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84-95
  • 二、封闭性问话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95-100
  • 第四节 确认信息型打断100-104
  • 第五节 质疑型打断104-108
  • 第六节 提供信息型打断108-112
  • 第七节 评价型打断112-116
  • 本章小结116-119
  • 第四章 嫌疑人作为打断者时的多模态特征119-138
  • 第一节 解释型打断119-127
  • 一、积极解释型打断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119-122
  • 二、消极解释型打断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122-125
  • 三、纯解释型打断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125-127
  • 第二节 提供信息型打断127-136
  • 一、目的积极型打断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127-131
  • 二、目的消极型打断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131-133
  • 三、目的中性型打断中嫌疑人的多模态特征133-136
  • 本章小结136-138
  • 结语138-145
  • 第一节 研究结论138-142
  • 第二节 本文创新点142
  • 第三节 本文局限性142-143
  • 第四节 未来研究展望143-145
  • 参考文献145-150
  • 致谢150-1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美娴;;人-机-人交流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义整合——以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分析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帮印;;话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2期

3 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中的模态、媒介与情态[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4 曾方本;;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5 张时倩;;中外两则企业图标的多模态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李毅;石磊;;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应用隐喻研究的新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3期

7 谢竞贤;董剑桥;;论多媒体与多模态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6期

8 胡壮麟;;多模态小品的问世与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4期

9 丁薇;;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与大学生的多元表达能力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潘艳艳;;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东;谷珍;杨燕平;白鹤;;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及效果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2 张霄军;;多模态语料库:抢救濒危语言的有效途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凡;王宏;;多模态情感数据标注方法与实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4 赵贤;;多模态基底系统性质研究[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友安;胡云安;周绍磊;;Hammerstein系统的多模态模型及其两步辨识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钟若飞;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SZ-4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处理与应用评价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康志峰;;口译中多模态的AA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俊辉;李文政;李学军;;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医疗设计与肿瘤精确治疗[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9 孟祥亮;史元春;杨欣;;基于分层原语的多模态输入统一访问接口[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在SZ-4飞船模拟验证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垠;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罗绵卫 王建成;中国航天科工高分专项实现零突破[N];中国航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事件监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侯涛;多信息融合滤波的多模态智能控制在高速列车速度控制中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聂为之;多模态媒体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刘鹏;慢性伤口光学仿体的多尺度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宝磊;多元优化过程记忆算法及动静条件下多模态寻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逯波;多模态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谭帅;多模态过程统计建模及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10 王洋;多模态图像检索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迪;计划生育宣传画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宋康利;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仲丽娜;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4 欧阳素珍;多模态输入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邓林霞;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丹彤;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家用空气净化器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钟帆;平面环保公益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郭浩东;普适计算环境下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活动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张瀚之;基于多模态特征的人体运动识别系统[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马林涓;《今日中国》封面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8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8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3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