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谏术:中国古代语言传播中的讽谏理论

发布时间:2017-08-04 11:40

  本文关键词:谏术:中国古代语言传播中的讽谏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古代 语言传播 讽谏


【摘要】:讽谏传播是中国古代特殊政治体制下发生的一种特殊的言语传播行为。正是这种专制体制的"理性构成"孕育出了"讽谏"这一极具中国古代社会特色的政治修辞,也就是说"讽谏"是中国古代专制政权下的一种自我纠偏机制,用以弥补和挽回皇权至上所带来的各种政治弊端。中国古代的学者并没有把讽谏传播活动看成是讽谏传播主体本身孤立的语言传播活动,而是将之视为主、客体之间互相影响、互动的过程。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关键词】中国 古代 语言传播 讽谏
【分类号】:H15;G206
【正文快照】: 一、讽、谏和讽谏传播先来说说“讽”字。据《说文·言部》:“讽,诵也。从言风声。”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诵也。《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周礼》经、注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颂;关于精益求精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二十一[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张颂;关于声形俱佳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六[J];现代传播;2001年05期

3 邓红专;语言传播的同化与整合:直面人类语言的濒危趋势[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陈卫强;方孝坤;;语言传播的冲突与协调——中德两国语言传播政策观照[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颂;关于语言文化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二)[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6 张颂;关于认知共识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张颂;关于愉悦共鸣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一[J];现代传播;1999年02期

8 李宇明;;探索语言传播规律[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03期

9 许彩云;;语言传播的信息结构及语言符号的特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樊友新;;语言传播媒介及方式对语言的影响[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进;;网络语言传播的“模仿”与“复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红岩;;语言传播文化中心的现代性重建——跨文化语言传播观念论[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3 胡奕颢;;网络语言传播的四重心理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4 谢婷婷;;全球化时代语言传播规则改变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赵杨子;性别化的语言传播差异并不是绝对的[N];中国妇女报;2010年

2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调研员 蔡光发;打开窗户说亮话[N];佛山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耿雪;用鲜活的语言传播中国主流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余冠仕 高毅哲;识千字即可读懂汉语新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丽雯;碎片的共鸣:网络社群中的语言传播规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赛汉其其格;蒙古族非言语传播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陈刚;重新讲述和聆听[D];四川大学;2007年

4 赵国祥;广告视觉语言的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19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19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0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