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系统的构成及同一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字系统的构成及同一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字系统 文字体系 文字单位 文字规则 同一性
【摘要】:文字系统包含文字体系和其所表达的语言对象。文字体系则包含文字单位与文字规则。文字单位是文字系统的组成成分,而文字系统的运作规则包含构字、表达规则和组合规则。构字规则作用于文字单位内部,表达规则作用于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的联系,组合规则作用于文字单位的组合层面。判定是否属于同一种文字系统,要关注两个方面:是否表达同一种语言;文字体系是否一致。以下情况应视作不同文字系统:用不同文字体系书写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体系用来书写不同语言;文字系统的性质发生变化。
【作者单位】: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文字系统 文字体系 文字单位 文字规则 同一性
【分类号】:H02
【正文快照】: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一种文字亦是一个系统。一、文字系统的定义文字系统(script)是指与具体语言相联系的具体书写符号系统。文字系统往往与具体的语言相联系,指具体的文字,如汉字(Chinese Script)、东巴文(Dongba Script)、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兆麟;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李洪智;李淑燕;;“咉书”辨[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4 李丰娟;;试论东巴文化中的鬼魂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5 陈霞;;浅论东巴文化中的灵魂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刘薇;张松竹;;从《说文解字·叙》析许慎关于汉字起源的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安丽娟;;六书理论的发展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梁孜;;浅谈语言学的歧义现象和语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赵学清;;试论汉字研究的基本观点[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谢建防;;汉字发展方向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胡志明;;释读“书画同源”——对汉字与绘画在起源上的关系的一点看法[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朱智武;;东晋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红妤;;傈僳竹书仿拟机制试析[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李晓亮;毛志刚;;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鸟类字比较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7 李延新;;字素理论与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比较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8 王粲;;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述评[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9 刘婕;;《求取占卜经》哥巴文异体字分析[A];学行堂语言文学论丛(第四辑)——2013年全国博士生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学学研究领域)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芸;古写本《群书治要·后汉书》异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素格;海峡两岸CJK字符集差异字形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罗宝珍;简帛病症文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立稳;传统的“六书”理论与现代汉字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冬冬;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甲骨文与原始楔形文字会意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孙莹莹;试论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的前文字属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建红;会意字构形理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荣辉;象形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邬峰高;符{撐淖中伪溲芯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萍;汉字造型对现代版面编排设计的启示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福;论文字系统[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夏学胜;周文晶;;文字系统的历时演化与自组织[J];宜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徐世璇;;论多重文字现象[J];民族语文;1993年03期
4 刘隽;;文字起源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5 唐健雄;文字属性刍议[J];河北学刊;1996年06期
6 连登岗;;关于文字一些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励耘学刊(语言卷);2006年01期
7 邱子雁;;从汉字传播的角度比较日本、朝鲜的文字系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8 赵守辉;尚国文;;全球语境下文字改革与规范化的经验:变与不变之间[J];中国文字研究;2014年01期
9 张朋朋;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区别、联系和相互转化[J];汉字文化;1994年02期
10 李敬国;;普通文字学的文字分类对象和分类方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桂娣;;未来世界文字系统的发展和预测[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有光;;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3 邓章应;;文字的命名理据与命名原则[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朱志荣;;商代甲骨文字形的审美特征[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5 聂鸿音;;说“日”字——非汉民族借用汉字的早期证据[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6 徐宁;;有关“字”这个概念的几点看法[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涛;我国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N];北京日报;2003年
2 杨锡彭;文字要适应于语言[N];语言文字周报;2012年
3 刘国挺 袁国亮 杨志有;打开中华汉字的大门[N];河南日报;2005年
4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张书岩;汉字能统一成“繁体字”吗?[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单晓伟;秦文字疏证[D];安徽大学;2010年
2 周波;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吴建伟;战国楚文字构件系统分析和《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一)》文字考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小丽;殷商甲骨文与两河流域原始楔形文字造字机制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魏红;中国古代文字崇拜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唯茵;汉字展示的视觉序列刍议[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23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2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