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脏话性别差异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脏话性别差异的再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脏话 网络 低俗语言 污名化 社会性别 语言规范
【摘要】:脏话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往往通过负面化女性以达成冒犯侮辱他人或情绪化使用的效果。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大量网络脏话的生产和传播具有负面的效果,应通过对网络脏话进行监督和引导,并长期通过积极文化价值的引导提升公众的社会性别意识与道德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脏话 网络 低俗语言 污名化 社会性别 语言规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制播青春剧的叙事发展及其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15YJC760085)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鲁迅曾说:“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是类似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的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的,牡丹是中国人的‘国花’,那么,这就算是中国的‘国骂’了。”111除了“他妈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路;性属/社会性别[J];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2 周民权;;俄罗斯语言学界社会性别原型研究概观[J];中国俄语教学;2012年04期
3 王丽;女性、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3期
4 赵蓉晖;语言与社会性别——俄语研究的新方向[J];外语研究;2002年04期
5 李霞;爱情的建构:解读影视传媒中的社会性别符号[J];学术界;2004年06期
6 ;方刚、罗蔚:《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7 周民权;;当代俄罗斯社会性别语言学研究论略[J];中国俄语教学;2010年03期
8 莫尼·乔伊;陆象淦;;社会性别对于宗教研究的影响[J];第欧根尼;2011年01期
9 周民权;;国内俄语学界社会性别语言学研究略论[J];中国俄语教学;2011年02期
10 傅蓓;;中国妇女社会性别话语识别及其批评性分析——以《中国妇女性观点调查》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鲜梅;;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质疑[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2 江波;;引言:理论的本土化[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3 王宏维;;论社会性别概念对唯物史观的推进(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莉娟;;“关爱女孩行动”的社会性别视角——基于社会性别干预项目实施的经验及建议[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朱志燕;;壮族儿童家庭抚养中的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分析——广西马山县里民村感乐屯的民族志研究[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6 王云仙;;霍山中荷扶贫项目社会性别与规划实践[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徐鲜梅;;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质疑[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赵群;;初探社会性别与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提纲[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高小贤;江波;王国红;;推动社会性别与发展本土化的努力(代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10 赵群;;初探社会性别与农村实用技术推广[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苹;社会性别研究者应成为积极的行动者[N];中国妇女报;2007年
2 李芳邋杨璐维 冯子萱;省妇联举办社会性别与媒体参与式研讨班[N];云南政协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任然;将社会性别统计纳入国家统计制度[N];中国妇女报;2008年
4 李生明 吴国家 王绪强 福建省安溪县人口计生局;推动社会政策协调 促进社会性别平等[N];中国人口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邹才仁 实习记者 高峰;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Mrinalini Sinh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从全球视野思考社会性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卢寒蕊;反贫困政策中应增强社会性别敏感[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黄国良 福建省安溪县人口计生局;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人口报;2011年
9 周明顺;“县官”应提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亦平 性别问题专家,,曾就职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防灾减灾中的社会性别议题[N];中国妇女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新叶;高等学校中的社会性别偏差问题与性别意识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凤;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4 白路;先秦女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方为民;农村妇幼保健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海霞;农村维吾尔族女性的行为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蔡建梅;男性著裙的审美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鑫;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公共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欣;浅析刑法中的性别差异与不平等[D];复旦大学;2014年
3 沈瑞;“女生优势”与“男孩危机”的社会性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龚成秋;后现代主义视角下体育参与对女大学生社会性别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毕波;农村女儿养老现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6 于华;社会性别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7 胡力方;央视商业广告中的两性社会性别呈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8 谭瑶姬;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钱燕青;东野圭吾《白夜行》论[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常碧云;村转居女性的现代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25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2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