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隐喻能力研究综述——回眸与前瞻
本文关键词:国外隐喻能力研究综述——回眸与前瞻
【摘要】:西方学者已在隐喻能力的疆域厘定,隐喻能力与一语和二语、隐喻能力与认知风格和语言水平、隐喻能力的教与学、隐喻能力与课程类型、隐喻能力与文体意识、隐喻能力与词汇习得、隐喻能力与跨文化交际、隐喻能力与语料库技术和真实话语以及其隐喻能力与他修辞能力等领域和话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在列举、梳理和总结西方学者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隐喻能力研究发展的局限和不足,并尝试性地为将来的隐喻能力研究和外语教学提供参照和借鉴。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关键词】: 隐喻 隐喻能力 应用语言学 回顾与展望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汉英语料库的商务隐喻话语研究”(编号:2015K012)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认知语言学关照下的英语专业多义词汇习得研究”(编号:15JZ04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0.引言国外理论学界,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指导下,已清晰地意识到:隐喻绝不仅是传统修辞学辖域中的一粒普通棋子,而是掌控我们日常交际的终极“指挥棒”。倘若承认隐喻是人类概念化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核心机制的话,那么我们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便理所当然地应予以高度关注。学界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靖平;;从认知角度看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张琰;;隐喻能力与构式传承[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石磊;刘振前;;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朱振英;胡爱华;;浅析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4期
5 袁凤识;许保芳;王立非;;再论隐喻能力的定义[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6 周榕;儿童时间隐喻能力发展趋势初探[J];现代外语;2003年03期
7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夏丽云;;隐喻能力、概念流利与二语习得——一项对中国学生二语概念体系的调查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08期
9 熊锟;;论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吴丽丹;;外语隐喻能力培养新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萍;;隐喻智力理论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泰铉;弱智人群的隐喻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隐喻教学对外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2 陈姣;中学生隐喻能力与写作水平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超;中国学龄前儿童隐喻能力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蔺玲玲;高中生隐喻能力与词汇深度知识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高明丽;隐喻能力与英语水平相关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岳凤霞;非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许力珩;隐喻能力培养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张靖;中国学前儿童隐喻能力调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王瑾;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赵茜;接受式隐喻能力与英语阅读水平相关性[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6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8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