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与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与结构研究
【摘要】:在我国,汉语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更偏重于语用平面视角领域的探索,而忽视词语。笔者根据这一现状,在本文分析介词的语用功能,总结了介词的主要语用功能包括:强调功能、篇章功能、管界功能和排比等几类,并对语用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作者单位】: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介词 词语功能 篇章结构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引言在20世纪80年代,以语言学家胡裕树为首的专家在深入探究后提出了针对语法研究的三条理论,一是句法平面,二是语义平面,三是语用平面,现代汉语“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使探究方式上面冲破了原来所受的限制。相关探索不断朝前发展,伴随“格语法”这一观点进入中国,以及国内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平平;;例谈介词短语中的成分残缺和多余[J];语文建设;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燕;;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用”字介词框架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周四贵;;《马氏文通》的介词理论及其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鲁方冰;;论“V+P+Np”中介词的虚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4 董强;;浅析介词“同”的产生[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刘瑞红;;介词“自”和“从”历时比较简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马国彦;;“N的V”短语的篇章功能:衔接与组块[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仝佩颖;;“V在”和“V于”的语用差异及认知解释[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8 张田田;;“为”类介词的语用功能[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夏仪萍;;中日语言的[格]考察[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10 陈全静;;介词框架“PP上”的形成及其所表语义的历史演变[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曙纶;陆汝占;陈玉泉;高峰;;论动词的逻辑论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云峰;北京话介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8 汪梦翔;对象格语义范畴及其相关语法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孙淑营;《列子》介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孔燕;《封神演义》处所介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向颖;基于致使范畴的现代汉语“使”字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孟宇;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类介词“对、向、给”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芳源;个案儿童朝向介词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迪娜(Kojogulova Dinara);吉尔吉斯语与汉语之比较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9 宋衡;介词框架“PX以后”考察[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陈思;“在X上/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宏;;篇章结构影响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J];大学时代;2006年08期
2 薛礼成;;篇章结构:谋篇之形,结构之象[J];攀登;2007年04期
3 李锡胤;篇章结构的功能分析尝试[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4 李蕾;外经贸合同的语言特点及篇章结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李润英,李亚林;篇章结构分析在阅读理解中的意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01期
6 石兰荣;方回的律诗篇章结构观[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张喜春;;篇章结构分析与《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陈莉萍;;汉语篇章结构标注的理论支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何冬云;;主体扫描论:篇章结构新视角[J];贺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杨玲;;中美读者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与评价比较研究[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单永明;;汉语文本的篇章结构及其标引算法的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马艳云;;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陈佳君;;从辞章章法谈作文运材教学——以几种常用于论说文的章法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丁卫宏;;浅谈语文对比艺术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民勤县苏武乡邓岔小学 许凤梅;浅议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N];武威日报;2008年
2 陈文;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海门市三星中心小学 刘培;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清华大学外语系 许建平;标题匹配题:注重整体篇章结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兆林;英汉经济类语篇篇章结构模式之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石静;篇章结构与接受心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春芳;《世说新语》篇章结构语用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4 廉爱宁;基于修辞结构理论的留学生汉语议论文篇章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平;中德新年贺词之篇章结构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李芳萍;中国学者英语科技论文引言部分篇章结构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0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9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