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
本文关键词: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东汉译经 动作动词 心理动词 动宾关系 口语性
【摘要】:本文以东汉17部译经中的10个动词为例,考察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并与先秦同类动词的动宾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6个动作动词的动宾关系与先秦文献相比,变化不大;译经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兴成分,体现了其口语性的特点,如"打"的出现比同期中土文献要早,还出现了"食饭"的组合等。译经中恐惧义心理动词与先秦文献相比,语义与语法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与同期中土文献相比,语言发展更迅速。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汉语史研究中心;济宁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东汉译经 动作动词 心理动词 动宾关系 口语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汉佛经译者语言特点比较研究”(编号:11AYY00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编号:14ZDB093)中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语义和语法的关系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动词作为语法的核心,词汇意义和其构成的语法模式存在关联。王宁(1996:236)指出:“词的语法功能和它所能存在的结构模式,是受它的词汇意义控制的,很多语法上的差异,常常能从词义特点的不同找到最根本原因。”宋亚云(2005/2014)和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巧琴;樊旭敏;;论正、俗字的语境差异——以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为基础的考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李雪芹;;译经之由——中国较早的大规模译事活动为何始于译经[J];时代人物;2008年03期
3 何亮;;从时点时段的表达看东汉译经的性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徐秋儿;卢巧琴;;汉魏六朝译经文体研究的语言学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3期
5 何亮;;东汉译经词语四则[J];语文学刊;2006年01期
6 杨慧林;;“译经”与“释经”[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2年01期
7 李晶浩;;马丁·路德的译经伟绩与《关于翻译的公开信》[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2期
8 曹广顺;遇笑容;;中古译经中的处置式[J];中国语文;2000年06期
9 朱冠明;;中古译经处置式补例[J];中国语文;2004年04期
10 卢巧琴;颜洽茂;;中古译经年代与“感染生义”的判别[J];中国语文;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浙大;东汉魏晋疑伪佛经的语言学鉴别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春芳;东汉译经中的佛化汉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金玲芳;支娄迦谶译经复音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吕华萍;东汉、三国译经副词系统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时良兵;支谦译经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相伟;义净译经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4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3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