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工具宾语的次范畴及其形成机制——从“吃大碗”的再考察说起

发布时间:2017-08-25 01:01

  本文关键词:汉语工具宾语的次范畴及其形成机制——从“吃大碗”的再考察说起


  更多相关文章: 工具宾语 变换分析 斜坡 语义结构 转喻


【摘要】:文章严格遵循平行性原则,用变换分析法区分出汉语工具宾语的三个次范畴,即典型工具、受事性工具和工具性受事三种语义角色;工具宾语的这种复杂性是由范畴斜坡、动词语义结构以及转喻等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工具宾语 变换分析 斜坡 语义结构 转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BD102)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工具宾语”指的是动词宾语位置上的名词性成分充当的语义角色(或语义格)是和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相关的工具、材料或方式。这是一个包含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的语法范畴。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丁声树(1961:37)、赵元任(1979:157)、吕叔湘(1979:72)、朱德熙(1981:110)等观察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振强;肖治野;;双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胡德明;;反问特有的句法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胡利华;;安徽亳州方言中的“得”简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方言BA式形容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余舟;;汉英“吃”所构成的词语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陈晓燕;;被字句中“被”的句法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仝晓琳;;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民;;语言的结构和结构的转化——句子生成初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跃珂;;汉语的“重复”与英语的“Repetition”[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杜莹;;《红楼梦》诗词曲赋中的副词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9 孟瑞玲;;论“的”的语法属性[A];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中[C];2015年

10 钟梅;;“他”作为虚指代词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限制性[A];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下[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君章;现代汉语“V单+N”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2 吴宝柱;;试论满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J];满语研究;1991年02期

3 马清华;句子的语义结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4 子朗;“不……不……”语义结构的最早解释[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5 李芳杰;汉语基本词组的语义结构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程琪龙;“语义结构”体现关系的探索[J];国外语言学;1995年03期

7 张莹莹;;利用语义结构标注消歧初探[J];语文学刊;2011年04期

8 赵惜微;古汉语名状句语义结构分析[J];学术交流;2002年03期

9 王珏;生命范畴概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仲晓波,何华,陈世平;汉语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对句子重音声学表现的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斌;;翻译中的语义三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孙道功;;基于标注语料库的兼语句语义结构模式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颖;;颜色形容词的语义结构和“白”“红”的语义模型[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玉红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隔三差五”“差”在哪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洪海;汉语交易域框架语义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邵朝阳;澳门博彩语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元春;语义结构与翻译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2 徐卡嘉;从名词及名词的属性看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胡凤国;含事件类词语的汉语名词短语语义结构信息数据库的研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张俊宾;《诗经》复合词语义结构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辉;汉语夸张辞格的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岳凌;动词后“上”“下”的语义结构与“V上”“V下”结构语义对立与趋同现象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刘珍;“马”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马姗姗;“不说”的语篇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凯;汉法致使移动构式对比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10 付莹;汉语隐喻的语义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34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34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