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任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任何”的研究
【摘要】:"任何"被称为否定极性词,在非否定的语境中出现需要严格的语义允准条件。"任何"的语义允准条件比any和表达虚指的疑问词更加严格,展示了句法—语义界面特征,这可能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带来困难。本文用可接受度判断的方式对"任何"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来探讨二语习得中的界面问题,同时检验了允准语的允准能力。研究发现,学习者能习得部分否定句以及"如果"和"都"这两种允准语,但是在能愿动词、推测副词做允准语时和母语者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认为句法—语义界面、功能语类、输入都可能是造成习得困难的原因。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国际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任何” 句法 语义 界面 允准条件 习得
【基金】:“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CQDXWL-2012-193和106112015CDJXY410005)的资助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现代汉语中,“任何”常常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否定极性词(negative polarity item,下文缩写为NPI),另一种是自由选择(free choice,下文缩写为FC)。“任何”在非否定句中的分布对语义的允准条件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近几年,SoraceFilliaci(2006)、White(2011)和戴曼纯(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博平;;汉语二语习得中的界面研究[J];现代外语;2015年01期
2 袁毓林;;隐性否定动词的叙实性和极项允准功能[J];语言科学;2014年06期
3 史静儿;赵杨;;泰语母语者汉语疑问代词虚指用法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2期
4 戴曼纯;;语言接口与二语接口的习得[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5 文卫平;;英汉负极词any与“任何”的允准[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2期
6 张定;;汉语疑问词任指用法的来源——兼谈“任何”的形成[J];中国语文;2013年02期
7 温宾利;程杰;;论轻动词v的纯句法本质[J];现代外语;2007年02期
8 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J];语言研究;198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倩;;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任何”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03期
2 张和友;;概念域、功能投射与插入语的句法结构[J];汉语学报;2016年02期
3 李新良;;疑问句与汉语动词的叙实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02期
4 覃凤余;李冬;孟飞雪;;田阳巴别壮语的人称代词与不定形式[J];百色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5 白鸽;刘丹青;;汉语否定句全量宾语的语义解读[J];世界汉语教学;2016年01期
6 王芳;;汉语助动词研究纵横谈[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期
7 蒋勇;;任选词表极点义的关联条件[J];语言研究集刊;2015年02期
8 李新良;王明华;;汉语动词的叙实性研究的应用前景[J];对外汉语研究;2015年02期
9 陈莉;;对汉语极性敏感现象的两种解释方案的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蒋勇;;“都”允准任选词的理据[J];当代修辞学;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博平;;从汉语二语习得中的界面问题看影响成人二语习得成功的因素——以习得汉语wh-词做不定代词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6期
2 文卫平;;英汉任选词“any”与“任何”的语义[J];中国外语;2012年03期
3 袁毓林;;“差点儿”和“差不多”的意义同异之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4 戴曼纯;;二语习得中的特征与特征组装[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5 吴福祥;;多功能语素与语义图模型[J];语言研究;2011年01期
6 文卫平;;英汉光杆名词的语义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7 戴曼纯;康悦;;二语习得研究语言学视角的理论思考——形式—形态分离与句法—形态映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8 吴福祥;;从“得”义动词到补语标记——东南亚语言的一种语法化区域[J];中国语文;2009年03期
9 文卫平;方立;;汉语驴句研究——兼谈英语相关句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10 袁毓林;;论“都”的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J];中国语文;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岑海兵;;任务复杂度、聚焦于形和第二语言发展的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2 孟殊;;论跨文化交际中大学生的第二语言个性传媒能力[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6期
3 陈昌义;“外语”与“第二语言”不能混为一谈——由两个术语的讨论引起的思考[J];外语界;2001年03期
4 张旭;第二语言获得问题的理论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刘亚飞;关于第二语言课外延伸教学的思考[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郭翔飞;;第二语言水平定义应以交际能力为导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第二届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纪要[J];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8 韦理;国外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新思路[J];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9 邝萍;由“外语”与“第二语言"两个术语讨论引起的思考[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10 张晓君;;自信与第二语言获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俊岩;;第二语言阅读中的已有知识和话题兴趣[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白浩;;我对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探究与创新——一个案为依托将游戏充分融于课堂[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逵;;英语在美国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杨琴;常云;杜醒;董奇;;音乐能力和音乐训练经验对汉语儿童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毛伟宾;;关于第二语言获得关键期问题的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胡明扬;;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自然口语韵律的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外语[N];山西科技报;2001年
2 刘佳;儿童与第二语言学习[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姜澎;2万元一套儿童书,卖点啥[N];文汇报;2009年
4 复旦大学 陆效用;有本质区别吗[N];光明日报;2001年
5 昆22中 陈惠华;抓好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学[N];云南日报;2002年
6 范可育;我对沪语早教的看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红;语义提取:基于第二语言词汇能力角度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网络课堂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燕;基于两步模拟假设的中英否定句心理加工过程[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娅妮;《行动中的教学—第二语言课堂案例研究》第九部分汉译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马新芳;对第二语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于春波;影响第二语言语音获得年龄因素的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辛敏裕;关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7 袁楚娜;汉、英作为第二语言阅读教材微技能练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张家秀;第一语言经验对第二语言声调感知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放;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否定结构习得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周景芸;论第二语言自我的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6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4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