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高频语法偏误分析
本文关键词: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高频语法偏误分析
【摘要】:汉语虚词"了"的滥用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韩国学生出错频率最高的语法偏误之一。本文从韩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了韩语表示过去时制词尾的""和汉语"了"在语法语用方面的异同,同时指出,对语用条件的不明确是韩国学生规避使用"是……的"强调句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关键词】: 过去时制词尾 了 韩汉对比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ZZB2014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引言从事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学者大都已经注意到,汉语虚词“了”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习者常常在不该用“了”时用了“了”,或在该用“了”时却又没有使用。《现代汉语八百词》根据“了”在句子中的位置,将“了”的意义及用法分为两种,认为“‘了1’用在动词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贞子;;汉语和韩语否定词用法对比[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戴庆厦;金海月;;有关非亲属语言语法比较的一些方法论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颖;;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苗力丹;;浅谈对外汉语情景教学中语言情境的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3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梅晓娟;配价语法与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2003年05期
5 孙晓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交际化”问题[J];大家;2012年08期
6 赖帆;;对外汉语教材中助词“着”的编排初探[J];大众文艺;2010年10期
7 应兰茴;;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比较分析[J];高教与经济;2006年02期
8 齐沪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语法研究面临的问题[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9 张旺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概说——课题与路向[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10 滕红;;从语用的视角考察民族学生使用汉语副词的偏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李天舒;;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材语言点释义研究——以高级综合教材《博雅汉语·飞翔篇》、《发展汉语·高级》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中几种常见的偏误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Ⅲ[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李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4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张占山;语义角色视角下的谓词同义词辨析[D];厦门大学;2006年
6 郑杰;处置范畴汉日语序对应关系之类型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王媛;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的方向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晶晶;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存在句教学个案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真;现代汉语“一V再V”格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蕾;蒙古国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情况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连芳;印尼学生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付小琴;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语法点的选用与编排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赖帆;时间副词“正”、“在”、“正在”与“着”共现与替换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晓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PPP模式和PACE模式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乔多诺娃;针对POLYGLOT培训学校初级B班学习者的综合课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媛媛;“V+个+N”结构的多角度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毛婧雅;“还、再、又、也”重复义的比较与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鲁川,林杏光;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汉语学习;1989年05期
2 戴昭铭;评申小龙的文化语言学理论——《汉语句型研究》读后[J];汉语学习;1991年03期
3 宋玉柱;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札记[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4 聂仁发;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5 李铁根;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6 郑慧;韩国语否定副词“■”“■”的语义特征及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许建章;副词“不”和“没(有)”同谓词组合所受的条件制约[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花;;韩国学生关联词语习得情况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5期
2 辛承姬;;韩国学生对于中国的疑难问题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3 朴红瑛;;浅析韩国学生运用“看”出现的偏误[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4期
4 李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发音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青春岁月;2013年07期
5 马洪海;摸清规律 有的放矢——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几个问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陈维昌;;韩国学生作文中遗漏和误加偏误类型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胡明晓;;浅议对韩国学生的语音教学[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宋珉映;;关于韩国学生习得“还”的几点思考:从母语的干扰谈起[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5期
9 郭慧莹;;情感激励教学策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以年龄为四十到六十岁的韩国学生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10 宋时黄;;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后响元音的分析与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顺亨;;对韩国学生的儿化韵母发音现象的初步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郭宏;;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钱玉莲;;韩国学生汉语学习观念调查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肖启迪;;韩国学生汉语塞音格局的习得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俞佩忠;韩国学生嘉兴学本领[N];嘉兴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陆小青;韩国学生邕城学汉语[N];南宁日报;2009年
3 韩国 高卓熙;韩国学生假期忙学习[N];光明日报;2010年
4 李林霞;32名韩国学生踏上“汉语桥”[N];山西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唐见端;夜色中,6人小组找寻夜读孩子[N];文汇报;2011年
6 本报实习生 任竞春 本报记者 朱新法;日本韩国学生怎样考大学[N];新华日报;2006年
7 郑兴邋黄敏;你来我往留学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蒋峥 马笑 王丽丽;兼容东西方教育文明 放眼国际铸现代精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宋冰;让世界了解中国,从我做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吴昊;教育竞争谁占先机[N];国际金融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胜;韩国学生汉语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韩召望;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的分析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凤花;对韩国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林庆顺;针对韩国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康烨;韩国学生汉语书信写作案例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娜;初级阶段韩国学生语气词“吧”、“呢”教学设计[D];辽宁大学;2012年
7 金秀赫;针对韩国学生词汇教学技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李玉玉;来华韩国学生汉语课堂学习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王文楠;叙事和议论语篇中的省略研究及韩国学生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金明淑;韩国学生汉语习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53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5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