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道”之辨——试论孔子语言观的道德维度
本文关键词:“言”、“道”之辨——试论孔子语言观的道德维度
【摘要】:"道"与"言"是孔子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对概念。孔子的语言观是围绕着对"道"的意义界定而逐步构建起来的。孔子通过"道"的概念转化,使带有本体意义的"天道"走向了具有道德法则意义的"政道""人道",从而确立了"言"与"道"互为表里的关系实质,凸显了语言的载体功能及政教意义。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 道 言 道德
【分类号】:H0-0
【正文快照】: 语言是文化积累和传承的载体,负载着个体和社会的双重需求。对语言的思维,因而也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他对语言的哲学思考构架于其政治伦理体系之中。在孔子看来,“言”是“道”的载体,归属于道德伦理范畴,且与宗法社会秩序的有效推行和君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开;;先秦儒家语言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2 方汉文;从道不可言到文言:中国诗学的精神奠基——兼及儒家诗学的确立与西方语言学转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王齐洲;;“修辞立其诚”本义探微[J];文史哲;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承雄;钟文静;;英语专业进行西方修辞学学习必要性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2 程旺;;孔子“五十以学《易》”辨正[J];东方论坛;2013年06期
3 杨海文;;“距杨墨”与孟子的异端批判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陈雄;;先秦儒家对“学”与“教”的重视及期望[J];赤子(中旬);2014年02期
5 袁济喜;;中国文论的“问道”与“原道”[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6 伏俊琏;;伏羲氏的历史贡献及伏羲文化研究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7 崔丽萍;;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德性构建方式差异之探讨[J];武陵学刊;2014年01期
8 邢培顺;;清商乐与建安“五言腾踊”——与木斋先生商榷[J];滨州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陈志伟;;义内义外与道德内在主义——孟子与告子仁义内外争辩的伦理学意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冯晨;;“仁之方”的形成基础与发生特点[J];道德与文明;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启发;;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2 邓志伟;;孟子的同心观[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3 付灄;;浅谈道教与唐代士大夫科举入仕的关系[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九卷)[C];2014年
4 凌友诗;;从闽派理学看精神文明建设——以胡宏与朱熹的学说为例[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5 朱光磊;;佛教慈善精神的两层构架与圆善旨向[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6 焦振廉;;论出土秦汉医书与早期文献整理[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窦竹君;;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考[A];第四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邸利平;;礼与文:儒学价值观的文化形态及哲学特质[A];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全国“文化建设与价值自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贵邦;;从《论语》看孔子的隐逸观[A];“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凡;明代家产继承与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付林鹏;两周乐官的文化职能与文学活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欧阳斐;顾炎武政治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卫;当代技术伦理中的“道德物化”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朱星瑶;明清家庭题材文言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李娟;中国当代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何光辉;存在与朴真:先秦道家人文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冀英俊;隋朝君臣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冯全功;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红楼梦》英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10 贺小敏;南宋诗学与书画艺术的融合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红;春秋左传中“义”概念的使用及其分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剑华;美剧《绝望的主妇》中修辞语言及其翻译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王萍;“持人情性”与“感物吟志”[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文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道德教育问题探析[D];南京大学;2012年
5 陶文娟;语境在小说中的修辞作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赖纪伟;<伊洛渊源录>编纂渊源考[D];北京大学;2012年
7 戴雅萍;陈o敗独窦羌怠菲揭閇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何德威;《左传》鬼神观念新论[D];南京大学;2013年
9 申小龙;蒙山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杜春丽;先秦儒道哲学中的水象[D];北京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国良;;“修辞立诚”解[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杨国荣;;论人性能力[J];哲学研究;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孔子的娱乐化[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年11期
2 陈敏;;孔子心理思想的现代社会价值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11期
3 李福军;;试论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J];孔学研究;2009年00期
4 冯翔;;孔子“平反”记[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10年02期
5 阎海东;;美国为什么纪念孔子?[J];世界博览;2010年04期
6 ;真实的孔子[J];农民文摘;2010年04期
7 张墨宁;;“围观”孔子[J];文化月刊;2010年10期
8 秋风;;你可能不认识的孔子[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04期
9 杨小红;;例说孔子思想的传承[J];中学生天地(C版);2012年04期
10 陈晨;;从孔子的“仁”解析当今社会的“麻木不仁”[J];黄海学术论坛;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鹏飞;;必也正名乎——试论孔子研究中的是与非[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杨爱民;;孔子政治思想小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刘家贵;;孔子经济思想散论[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杨爱民;;试论孔子的主流文化建设思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荣;;孔子“仁”学新解[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丁绍仲;;浅析孔子的勤劳致富思想[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杨德华;;论孔子“信”的思想[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樊泳湄;;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任才;;孔子学术研讨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闭幕词[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爱民;;略论孔子的激励思想[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N];解放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刘蓓蓓;鲍鹏山:对孔子要怀着敬畏之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佛山日报评论员 陈莎;《孔子》:镜头让历史活起来[N];佛山日报;2014年
4 侯博觉;我们离孔子有多远[N];深圳特区报;2014年
5 赵家治;仁爱是孔子思想的精髓[N];吉林日报;2014年
6 黄家章;教师节更宜定在孔子诞辰日[N];深圳特区报;2014年
7 佛山日报记者 王紫君;孔子思想指引世人向善向美[N];佛山日报;2014年
8 李传根;孔子从荧屏走来[N];北京日报;2003年
9 周文彬 杨健;美国人眼中的孔子之礼[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陈德述认为:孔子思想主要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出来的[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圣;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军政;从“义以建利”到“志于道”[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邢千里;中国历代孔子图像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洪晓丽;仁:作为道德本体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8年
9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从《论语》看孔子思想的遇挫[D];山东大学;2008年
2 牛冠恒;孔子教育目标的再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温召贤;农耕文明与孔子孝道[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斯思;孔子“成人”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苗磊;孔子“学”思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金花;文化人格美学视野下的孔子人格魅力[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红春;论孔子人生审美化的当代价值[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齐文杰;论孔子的人学[D];河北大学;2008年
9 白梦安;论《论语》中孔子的非理论性思想[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李丹丹;《季庚子问於孔子》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3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6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