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打”识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基于智能电子产品的零起点汉字教学
本文关键词:“拼打”识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基于智能电子产品的零起点汉字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智能电子产品 拼打 识字 偏误 零起点 教学策略
【摘要】:传统的汉字偏误以"书写"偏误研究为主,忽略汉字"认读"偏误研究。本文以此为切入,分析留学生使用智能电子产品"拼打"识字过程中的"认读"偏误类型及原因,并借鉴英语二语教学中的"学伴用随"原理,对偏误进行有效抑制,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识字教学策略,初步探寻出一条效率更高的对外汉字教学路径。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关键词】: 智能电子产品 拼打 识字 偏误 零起点 教学策略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二语学习的认知过程与高效率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ZD2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境的对外汉字高效率教学与评测研究”(项目编号:14YJC740012) 广东省教育厅育苗项目“汉语数量范畴研究”(项目编号:396-GK120022)资助
【分类号】:H195.1
【正文快照】: 零、引言汉字偏误研究一直是对外汉语偏误研究领域的热点。已有研究涉及以下内容:(一)汉字字形偏误研究,包括汉字的部件、结构偏误研究等,尤其是形声字的书写偏误研究,如施正宇(1999、2000)、陈慧(2001)、肖奚强(2002)等;(二)汉字笔画、笔顺偏误研究,包括笔形、笔向、笔际关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德,盛永生;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孙鹏飞;裴蓓;;泰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认知教学策略[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3 彭玉兰;张玲;;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牟春丹;;老挝、柬埔寨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与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5 张建强;;汉语中介语研究述评[J];对外汉语研究;2006年00期
6 刘明东;黄美霞;;对外汉语形近字学习软件的设计与应用[J];对外汉语研究;2009年00期
7 田新柳;王诗根;;基于语料库的单音节足部动词偏误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张苑;;初等教育汉字偏误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9 雷艳;;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闫冬梅;;对外汉语汉字笔顺问题类型归纳及产生原因的分析[J];才智;2014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小翠;;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焕宝;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3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薇;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检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赵红刚;计算机技术在中亚留学生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万雅曼;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There-be句型习得中的母语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静;初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字部件学习策略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施莎;基于《基础汉语40课》(上)的对外汉字教材探索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瑛;外国汉语学习者汉字偏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2 杜同惠;;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1期
3 江新;;外国学生形声字表音线索意识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4 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5 黎红,陈?之;汉字识别中的部件加工:错觉性结合实验的证据[J];心理科学;1999年03期
6 张武田,冯玲;关于汉字识别加工单位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2年04期
7 陈传锋,黄希庭;结构对称性汉字视觉识别特点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9年02期
8 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9 万业馨!100083;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10 王碧霞,李宁,种国胜,徐叶菁;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放;;简析电子产品的命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实习生 姜靖;科技词语又添“新面孔”[N];科技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765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6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