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语素教学法的《发展汉语》双音复合词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6:01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素教学法的《发展汉语》双音复合词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素法 语素义 词义 复合词 教学策略


【摘要】:交际是语言的第一功能,而交际的顺利进行必然不能缺少词汇,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字本位研究;二是词本位研究;三是语素法教学研究。而语素法教学法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对语素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素教学法实施意义、策略与原则等方面。把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比如利用复合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来进行词汇教学的研究。汉语中双音复合词的构词方式有偏正型、并列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五种结构类型,根据对《发展汉语·综合》中的双音复合词构词方式的考察结果来看,偏正式复合词占绝大多数,其次是联合式。汉语中复合词的词义是语素义与结构义之和,因此,在运用语素法教学中,融入复合词结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语素义的基础上,更快把握词义。复合词是由语素与语素结合而成,根据符淮青对复合词语素义与词义关系的划分,《发展汉语·综合》中的双音复合词可分为语素义直接反映词义、语素义部分反映词义、语素义间接反映词义、语素失落原意四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四种类型中,语素义直接反映词义与语素义部分反映词义两种类型是最适合运用语素教学法教学的两种类型。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语素教学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特点。
【关键词】:语素法 语素义 词义 复合词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3
  • (一)选题缘由8
  • (二)研究概况8-11
  • 1.词汇教学研究8-9
  • 2.对语素教学法实施意义的研究9-10
  • 3.对语素教学法实施原则与依据的研究10
  • 4.语素义与词义关系研究10-11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11-13
  • 1.研究对象11-12
  • 2.研究方法12-13
  • 一、《发展汉语·综合》词汇教学现状13-15
  • (一)对于词汇的处理方式13
  • 1.教材对于词汇的处理方式13
  • 2.教师对词汇的处理方式13
  • (二)词汇教学中的不足13-15
  • 1.词汇讲解过多采用汉英对译13-14
  • 2.词汇扩展没有指导性原则与策略14-15
  • 二、《发展汉语·综合》双音复合词结构类型考察15-17
  • (一)双音复合词结构类型考察原则15
  • (二)双音复合词结构类型考察结果15-16
  • (三)复合词结构类型与词义16-17
  • 三、《发展汉语·综合》双音复合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考察17-25
  • (一)语素与语素义17
  • (二)《发展汉语·综合》双音复合词语素数量测查17-20
  • 1.离析同形异素17-20
  • 2.语素组词情况考察20
  • (三)《发展汉语·综合》双音复合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类型20-22
  • 1.语素义直接反映词义21
  • 2.语素义部分反映词义21
  • 3.语素义间接反映词义21-22
  • 4.语素在构词中失落原意22
  • (四)语素义与词汇义关系测查结果22-25
  • 四、基于语素教学法的《发展汉语·综合》双音复合词教学策略25-29
  • (一)不同关系类型的教学策略25-26
  • 1.词义与语素义对等词汇的教学策略25
  • 2.词义与语素义不对等词汇的教学策略25-26
  • 3.语素失落原义的教学策略26
  • (二)不同学习阶段词汇教学策略26-29
  • 1.初级阶段教学策略26-27
  • 2.中高级阶段教学策略27-29
  • 五、基于语素教学法的词汇教学设计——以课文《故事二则》为例29-32
  • (一)教学安排29
  • 1.课时安排29
  • 2.课时重点29
  • (二)教学步骤29-32
  • 1.组织教学29
  • 2.导入新课29
  • 3.讲解生词29-31
  • 4.讲解课文31-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36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36-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爱阳;汉韩双语素复合词的差异[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2 朱光华;关于外来语素[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文莉;反义语素的类型[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林春泽;语素分析与构词分析[J];外语学刊;2005年03期

5 凌云;;浅谈语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姜自霞;;语素项的构词力概况及制约因素分析[J];语文研究;2007年02期

7 郑厚尧;;词头的意义与复合词语素的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万红梅;;身体语素和方位语素构成的汉日同形词比较[J];日语知识;2011年11期

9 曹起;;新时期汉语新语素考察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4期

10 李德鹏;;论汉语的语素就是词[J];汉语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荐;;从词长看词典语汇单位的确定[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陪笑脸”还是“赔笑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琪嘉;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郭洋;基于语素教学法的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成语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高一雅;开远城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于清玉;“青”及语素“青”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蕾;汉英状中式偏正复合词对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改亭;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中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韩小倩;现代汉语音译类外来单音新语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郝海霞;包含语素“老”的词和留学生习得中的词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杨祁梅;包含语素“白”的词及其词感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孙源;基于语素教学法的《发展汉语》双音复合词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6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66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b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